跳转到内容

黄现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黃現璠
黄现璠
黄现璠
性别
出生甘锦英
(1899-11-13)1899年11月13日
 清朝广西新宁州
逝世1982年1月18日(1982歲—01—18)(82歲)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程度
  • 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2-1926)
  • 北京师范大学预科(1926-1928)
  • 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本科(1928-1932)
  •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所历史学门(1932-1935)
  • 东京帝国大学大学院东洋史专修科(1935-1937)
政党中國農工民主黨
信仰
配偶刘丽华(教师
经历
    • 广西大学教授兼训导长、中文系主任、图书馆馆长
    • 中山大学教授
    • 桂林师范学院教授兼广西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 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兼图书馆馆长
    • 第一届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
    •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兼民族委员会委员
    • 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委员
    • 桂西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委员
    • 广西省人民委员会委员
    • 广西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副组长
    • 第一届中国民族学研究会顾问
    • 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 第一届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顾问
    • 第一、二届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副会长
    • 漓江业余大学创办人兼第一任校长

黄现璠壮语:Vangz Yenfanh;1899年11月13日—1982年1月18日)[1],原名甘锦英,男,壮族广西新宁州(现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人,中国历史学家[2]民族学家[3]教育家[4]社会活动家[5]

早年因家贫,求学之路颇为艰辛。在北京师范大学从预科、本科到研究生就读九年。主攻历史、民族和教育学。其后,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大学院,主攻东洋史。回国后,先后在不同大学任教,是壮族历史上首位大学教授[6]。他生前在教学和研究方面,涉及颇广,范围涵盖:中国通史先秦史、中古史、社会生活史文化史民族学、语言学和壮学研究[7]成果丰硕,影响深远,许多作品因其具有重要价值和开拓意义,而被多次再版。其著《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之探讨》的发表,由此产生广泛影响形成的“无奴学派”,使其成为该派创始人[8][9]。他较早及多次领导开展少数民族田野调查,完成的《壮族简史》等一系列有关少数民族的开拓性研究成果,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少数民族田野调查先驱,壮学开山祖师[10]。也被誉为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11][12]

为纪念黄现璠教授诞辰123周年,首座黄现璠全身站立铜像在他的家乡揭幕。

由于他长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和工作,从事学术研究、办学和教书育人。桃李不言蹊自成,众多的门人、弟子和学生受其影响,热衷少数民族研究,从而形成了中国第一个民族学派“八桂學派法语École de Bagui”,因此称他为该派的领袖[13][14]

其人为人处世:“不学『千人之诺诺』,而作『一夫之谔谔』”“挺起脊梁敢作敢言堪作群里喉舌”[15]。毕生敢于对抗强权。因此政治仕途坎坷,屡遭磨难。先后被国共两党打成左派右派。特别是1957年错划为中国历史学界和壮族头号大右派[16],使其受迫害二十年。在他的两次人生转折期间,曾任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民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访问团广西分团副团长,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副组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编辑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国民族学研究会顾问,第一、二届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副会长。

生平[编辑]

黄现璠生于广西省新宁州六都渠思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渠旧镇三合村渠思屯)。192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预科,两年后考入北师大史学系本科,毕业后免试进入北师大研究所(后称研究院)深造,师从陈垣(援庵)治考据学钱玄同(中季)治音韵学李建勋教育学,以陈援庵、钱中季兩导师指导为多。1935年11月,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大学院;同年11月,以商务印书馆预支稿费(《唐代社会概略》、《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两书)赴日(1936年1月获得广西省留学官费),进入东京帝大研究院深造,师从日本东洋史名家和田清加藤繁教授治中国史。1937年11月从日本归国后,历任广西大学、中山大学、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等校史学教授,为中国壮族首位大学教授[17]。曾先后兼任广西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广西大学训导长、中文系主任、图书馆馆长、广西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等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现璠作为广西文化教育界唯一代表,当选为第一届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后改名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18],1954年后相继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委员。先后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为桂西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委员、广西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7年7月,出席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1958年2月1日,與费孝通欧百川等被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职务[19],从而被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红卫兵扣以“学术上反攻倒算和死不悔改的大右派”等罪名,遭批斗、游街、挂牌戴高帽示众、扫厕所扫大街、毆打等遭遇[20][21]。1979年,右派案件得以平反后,黄现璠相继当选为第一届中国民族学研究会(后改名为中国民族学学会)顾问[22]《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编辑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顾问、第一届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副会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为协助政府的平反冤假错案做了大量工作。例如一位原师范学院物理系的学生,在1957年反右期间,整肃为右派后,被判刑坐牢,因其服刑不服罪,曾有过激烈的反抗,不断写信上诉及从监狱两次逃跑,最后被判了死缓,后来改为无期徒刑。这位在狱中度过了23个春秋的右派分子,经黄现璠多方奔走营救,于1981年8月获得平反昭雪而无罪释放,结束了23年蒙冤受屈的牢狱生活,返回广西师范学院物理系工作。[23] [24] 1981年夏,黄现璠在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的支持下,在桂林创办“漓江业余大学”,担任校长[25][26]。1982年1月18日下午4点37分因脑溢血病医治无效,病逝于桂林市医专附属医院,享年84岁。

为纪念黄现璠教授诞辰124周年,第二座黄现璠全身坐姿铜像于2023年在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综合教学楼前落成

黄现璠一生跨越了中国现代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亲身经历了大清王朝的覆亡,北洋政府的分裂混战,中华民国的兴衰更迭,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次政治运动。他的儿子甘金山在《父亲》一文中写道:“他一生的荣辱沉浮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父亲的一生,常常让我想到鲁迅的那句话:‘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27] [28] [29]

去世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他的骨灰盒安置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烈士陵园”第一室。1998年11月13日,桂林中学设立了“黄现璠奖学金”,在每年黄现璠的诞生日颁发。1999年11月,广西师范大学举行了纪念黄现璠教授诞辰100周年的纪念研讨会,并成立“黄现璠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奖学金”暨“黄现璠教授见义勇为基金”。研讨会后,出版了纪念文集和题为《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的学术论文精选集,以缅怀他的学术成就。[30] 2003年11月13日,广西师范大学设立了“黄现璠出版基金”。2017年8月21日,黄现璠故居被批准为扶绥县的文化遗产。2018年2月,扶绥县政府投资几十万元修缮了“黄现璠故居”。同年,广西南宁的南湖公园曾建立了一条著名人物的纪念路,并在道路地面上刻有黄现璠简介的碑文。2022年9月10日,正值教师节和中秋节,扶绥的乐养城举行了“黄现璠先生铜像”揭幕仪式。此为黄现璠第一尊全身站立铜像,由扶绥县文化和体育局在他的家乡竖立。第二尊黄现璠全身坐姿铜像由广西师范大学于2023年11月13日安装落成,以纪念黄现璠教授诞辰124周年。这尊雕像位于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综合教学楼前。

2018年广西南宁的南湖公园曾刻有的黄现璠简介的碑文

学术调查活动[编辑]

抗战时期[编辑]

1943年8月组织“黔桂边区考察团”,任团长;1945年4月,组织“黔南边民考察团”,任团长,多次深入黔桂两省少数民族地区展开广泛的学术调查活动,从而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现代少数民族田野调查先驱之一[31][32]

西大时期[编辑]

1951年6月任中央民族访问团中南访问团广西分团副团长(团长费孝通),深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慰问和调查。1952年3月,带领助手前往都安东兰南丹一带调查;同年夏,到扶绥陇罗(今扶绥东罗)、崇左德保靖西一带从事田野调查,收集土司遗存文物史料、吴凌云父子反清起义史料和侬智高起义史料。1953年6月,在广西大学组建“桂西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文教局历史文物调查工作组”,任组长,带领调查组成员深入南丹天峨河池罗城忻城等地,先后访问调查了瑶族毛难族苗族、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收集到大量文物和史料[33]

1999年11月广西师范大学隆重举办“黄现璠教授诞辰一百年纪念座谈会”会场

师院时期[编辑]

1954年3月,到贵县一带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壮族在贵县的分布以及收集黄鼎凤相关史料和太平天国史料。

1956年4月,赴武鸣上林宾阳贵县来宾桂平等县深入乡村和山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壮族在这些县的分布情况和收集太平天国黄鼎凤李锦贵等人反清起义的革命史料。同年4月(19日),全国人大民委遵照彭真副委员长于3月31日的会议指示,制定了《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各民族社会历史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的初步规划》,拟定筹建云南四川西北贵州、广东(包括海南岛)、广西(黄现璠莫矜负责)、西藏内蒙东北等地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计划以4~7年内基本弄清楚各主要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情况。同年8月,参与组建“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任副组长兼壮族组组长,实际负责全组学术调查工作,带队深入到桂西壮族自治州所辖5专区、2市、52县、1自治区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历史调查和收集史科,为广西民族研究所的建立和后来壮学研究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4][35]

1978年7月,组织田野考察队赴龙州凭祥宁明崇左等县收集史料以及对宁明花山崖壁画的实地考察。

1979年11月,组织田野考察队赴广西百色田阳田东巴马等县调查和收集史料。1981年3月赴四川出席第一届“中国悬棺葬学术讨论会”以及进行学术调查和收集史料。

治学理念及其学说[编辑]

2000年至2001年度黄现璠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奖学金受奖学生留影

史学观[编辑]

针对20世纪出版的《中国通史》著作,黄现璠一贯持批评态度,认为“以往出版的《中国通史》,绝大多数都不写少数民族,似乎《中国通史》成了《汉族通史》的代名词,换言之,中国成了汉族的代名词,这是不对的,违反客观历史事实。他认为应该全面改写《中国通史》,以消除大民族主义的傳統史观[36]同时倡导:“学术主张,理应百家争鸣,不能随便戴上违反马列主义或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高帽。看过马克思著作的,首先应该认同这一点,始好讨论问题。[37]”;从而公开反对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公式化和“规律至上化”。

1979年,黄现璠提出“中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这是他于1957年倡导“奴隶社会跨越论”的继续,反对中国古史分期研究中存在的教条主义。黄现璠倡导“奴隶社会跨越论”,得到史学界众多学者的响应,从而他被視为“无奴派”导师[38]

民族观[编辑]

黄现璠反对“大民族中心主义”,认为民族问题的实质,根源于民族不平等。历史上的民族不平等是制造民族矛盾和影响民族团结的直接原因;主张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39],倡导民族学研究的“文明精神”和“科学态度”[40]。在他长期对少数民族和壮族的田野调查、思考以及研究过程中,逐步创立了壮学,从而他被视为“壮学宗师”[41][42]。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个民族学研究中的“黄派”[43]和中华民族史上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学派——八桂學派法语École de Bagui,为此他被民族学界尊奉为八桂学派创始人[13][44]

2003年11月13日成立“黄现璠出版基金”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塚田誠之教授:“黄氏认为壮族社会的发展阶段系从氏族社会直接进入初期封建社会,转折起点始于唐宋时代,从而掀起了围绕古代壮族社会性质的论争。他主张原始氏族部落未经过奴隶社会而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45]

教育观[编辑]

1932年,黄现璠兼任北师大教育研究会助理干事期间,便开始了对教育的研究。他认为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人格的塑造,而知行合一为高尚人格形成的基础。1981年他在桂林创办了漓江业余大学,任校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办高等教育的先驱。

治学风格[编辑]

黄现璠学术研究的鲜明风格,主要表现为古史多重证法、新考据法、开拓性。他在继承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基础上推陈出新,开创出独具一格的“黄氏三重证据法”,即将考古史料(实物和文字)、历史文献、民族学史料(遗存实物、口述史料)三重证据结合起来用以研究和考证中华民族古史及其文化的一种新治史法。

主要著述和出版物[编辑]

通史[编辑]

2005年11月桂林中学举办的黄现璠奖学金颁奖仪式

断代史[编辑]

  • 《秦代通史》,桂林:广西大学铅印,1939年12月。
  • 《魏晋南北朝通史》,桂林:广西大学铅印,1940年12月。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广州:中山大学铅印,1941年6月。
  • 《隋唐五代史》,桂林:广西大学铅印,1948年1月。

近代史[编辑]

  • 《民国史断片》(手稿),1948年9月。
  • 《旧民主主义革命史稿》(两卷),桂林:广西大学铅印,1949年1月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讲稿》,桂林:广西大学铅印,1949年8月。
  • 《右江苏维埃政权之建立》,桂林: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下同)油印,1957年3月。

专史[编辑]

2018年2月,扶绥县政府投资几十万元修缮的“黄现璠故居”
  •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史稿》,广州:中山大学铅印,1942年11月。
  • 《中国文化史》,桂林:广西大学铅印,1943年6月。
  • 《中国殷代社会史》桂林:广西大学铅印,1950年4月。
  • 《中国封建社会史》,桂林:广西大学铅印,1952年12月。
  • 《中国历史名著选读》,桂林:广西大学铅印,1953年8月。
  • 《广西僮族简史》,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57年6月。
  • 《中国历史文选》,桂林:广西师范学院油印,1962年12月
  • 《汉族的形成》(合著),桂林:广西师范学院油印,1976年12月。
  • 《古书解读基础知识》,桂林:广西师范学院油印,1977年9月。
  • 《侬智高》,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书号11113·41
  • 《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上册冠名黄现璠与学生黄伟城教授合著,实为黄现璠独立完成,见书作者自序;中、下册由黄氏独著),桂林:广西师范学院油印,1981年10、12月。

学术论文集[编辑]

学术评传[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中国历史学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周晓孟编:《国人必知的2300个中国名人》,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11月。ISBN 978-7-5470-0354-1
  3. ^ 中国民族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竭宝峰. 《中国大教育家的故事》. 台北: 崧博出版社. 2018 (中文(简体)). 
  5. ^ 中国社会科学网(CAS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地情影像网(ggiic):壮族首位大学教授——黄现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CUA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凤凰卫视-中国的历史发展没有“奴隶社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世界历史网-为呼唤史学良心奋斗不息的史学大师黄现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凤凰卫视-奠定中国现代少数民族田野调查先驱地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中国网 - 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黄现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黄现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13.0 13.1 陈吉生撰《试论中国民族学的八桂学派》一文,载《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7-11期。. [2015-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14. ^ 杨静撰:《黄现璠史学研究》,载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15. ^ 邓炳荧著:《毋用扬鞭自奋蹄》,载 《师范群英 光耀中华》第14卷,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ISBN 7-5419-5984-7
  16. ^ 扶绥县出版《扶绥名人传(第一辑),2013年12月4日》。
  17. ^ 见《壮族第一位教授》,《广西民族报》第381期,1999年12月31日;《壮族首位大学教授为英雄韦拔群立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10月22日。
  18. ^ 日本內閣官房內閣調查室,昭和三二年一二月,執務參考資料-資第三0号“中華人民共和国組織別人名表”。)
  19. ^ 《关于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民族委员会法案委员会和国防委员会中的右派分子黄绍竑等十人的职务的建议》,《人民日报》1958年2月2日第1版
  20. ^ 钟文典:《忆黄现璠教授》,载《黄现璠教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第7-9页,广西师范大学编印,1999年11月。
  21. ^ 黄现璠遗著:《韦拔群评传》第522页(后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22. ^ 《学术与学会的里程——李绍明先生谈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的发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 年第11期。
  23. ^ 冯中琳撰:《老牛不怕夕阳短 毋用扬鞭自奋蹄——忆黄现璠同志》,载《广西日报》,1982年2月24日。
  24. ^ 冯中琳撰:《披肝沥胆为人民——忆黄现璠教授》,载《黄现璠教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广西师范大学编印,1999年11月。
  25. ^ 张一民:《对恩师黄现璠教授的点滴回忆》,载《黄现璠教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第12-17页,广西师范大学编印,1999年11月。
  26. ^ 凌素:《黄现璠教授二三事》,载《黄现璠教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第48-49页,广西师范大学编印,1999年11月。
  27. ^ 甘金山:《父亲——纪念父亲黄现璠教授110周年华诞》,载甘金山主编《西大故园寻梦》第79-96页,漓江出版社,2011年12月。ISBN 978-7-5407-5058-9
  28. ^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载《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9. ^ 《为学贵自辟——忆桂海学术泰斗黄现璠》,载桂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肝胆相照》第232-270页,2007年12月初版。
  30. ^ 广西师范大学设立了黄现璠纪念奖学金。南宁:广西日报,1999年11月26日。
  31. ^ 徐君慧:《风范长存——纪念黄现璠先生诞辰100周年》,载《广西文史》1999年第2期,准印证号:0032514。
  32. ^ 潘荣才:《薪尽火传 功德无量 ——黄现璠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ISSN 1001-6597
  33. ^ 黄现璠遗稿 甘文杰整理:民族调查与研究40年的回顾与思考(上、下),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3、4期。ISSN 1004-454X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l
  34. ^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各民族社会历史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的初步规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编印,1956年4月9日。
  35. ^ 梁黎:《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对新中国的贡献》,《中国民族》,2008年第5期。
  36. ^ 见《人民日报》和《广西日报》1957年8月~11月刊载的“批判极右分子黄现璠”等大量系列文章。
  37. ^ 黄现璠:《土司制度在桂西》,《僮瑶族史科学讨论会论文集》(第一集),1962。
  38. ^ 莫金山教授说:“1979年,黄现璠教授发表了《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的探讨》一文。文章发表后,得到张广志、胡钟达等人的支持。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王长坤鲁宽民尹洁等教授于合撰的《中国古代社会性质问题研究综述》一文中明确指出:“...... 1979年,黄现璠教授发表了《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的探讨》一文。文章发表后,得到张广志、胡钟达、沈长云等人的支持。而且拥护者越来越多,近年来发表的此类文章已近百篇......。青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广志教授先后说“事实上,从时间先后讲,带头第一个冲破这个禁区的是当时已年届81岁高龄的黄现璠老先生,随后进入这个禁区的才是张广志......“新时期主张中国无奴隶社会发展阶段说的学者有黄现璠张广志胡钟达沈长云晁福林等。” 复旦大学陈淳教授继而指出:“1979年黄现璠首先发表了《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的探讨》论文,接着张广志也于1980年发表了《略论奴隶制的历史地位》一文。到了1982年,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奴隶社会并非人类历史发展必经阶段的看法,殷商并非奴隶社会几成历史学界的共识。”
  39. ^ 黄现璠遗稿,甘文杰甘文豪整理:《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1-9),《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9期 。ISSN 1004-6917
  40. ^ 黄现璠遗稿,甘文杰整理:《民族调查与研究40年的回顾与思考》(上、下),《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3-4期。ISSN 1004-454X
  41. ^ 《广西民族研究》本刊编辑部撰:《开拓壮学 真诚奉献——纪念壮族著名教授黄现璠诞辰100周年》,载《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 ISSN 1004-454X
  42. ^ 莫君撰:《壮学宗师黄现璠》,《广西日报》,2002年9月3日。
  43. ^ “黄派作为‘八桂学派’的开拓支派,它的的形成即标志着‘八桂学派’的形成……‘黄派’成员包括黄派宗师黄现璠和‘黄门十八贤’(黄现璠的学生、私淑弟子和助手,计有黄增庆、张一民、粟冠昌、周宗贤、李干芬、黎国轴、覃树冠、萧泽昌、黄伟城、欧阳若修、周作秋、黄绍清、周作明、何英德、何龙群、玉时阶、龚永辉、覃德清等18人)。他们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学术界的资深教授、研究员或学科带头人,大多在壮学研究的逐步兴盛过程中取得了开拓性的学术成就,从而形成了一个以研究壮族历史、人物、文艺、考古和教育为对象的‘八桂学派’开拓性学术群体,当中以‘黄门六老帅’(黄增庆张一民粟冠昌欧阳若修李干芬黎国轴)的贡献突出。黄派这一学术群体的最初形成可说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资料来源:1.《为学贵自辟——忆桂海学术泰斗黄现璠》,载桂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肝胆相照》第232-270页(其中第247-256页专论壮学宗师与黄派),2007年12月初版,准印证号 No:0008241。2.彭永光撰:《黄现璠教授生平学术和逸事》,载《西大故园寻梦》第97-132页(其中第121-123页专论“黄派”的定义、成员、特点),漓江出版社,2011年12月初版。 ISBN 978-7-5407-5058-9。3.陈吉生撰:《试论中国民族学的八桂学派》,《广西社会科学》第8、9期(部分论“黄派”的形成、成员、发展,分别为33-36页、19-20页),第10、11期(部分论“黄派”的特点、传统、成果,分别为13-16页、26-31页)2008年7-11月。ISSN 1004-6917。]
  44. ^ 马胜芝:《黄现璠: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 载《左江日报》2010年11月19日。
  45. ^ 塚田诚之,甘文杰(译):《新中国成立前后有关壮族论著的比较研究》,载《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

延伸閱讀[编辑]

  • 黄现璠口述,甘文杰、甘文豪、甘金山记录 (编). 《黄现璠自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49500383 (中文(简体)).  (Google books)
  • 日本外务省情报部 (编). 《现代中华民国・满洲国人名鉴》. 东京: 东亚同文会业务部出版. 1937年10月25日. :第177页(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 日本外交部亚洲局监修、霞山会 (编). 《现代中国人名辞典》. 东京: 财团法人霞山会出版. 1957、1962、1966、1972、1982、1986年版.  :第189、208、327、325、318、588页(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 李克、周晓孟、沈智编 (编). 《国人必知的2300个中国名人》第209页. 辽宁: 万卷出版公司. 2009年11月. ISBN 7547003540 (中文(简体)). (Google books)
  • 中国人名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编). 《中国人名大词典》(当代人物卷)第1861页》.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年12月. ISBN 7-5326-0207-9 (中文(简体)). (Google books)
  • 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编委会 (编). 《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第519页.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2年1月. ISBN 7-5043-1513-3 (中文(简体)). (Google books)
  • 中国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 (编). 《教育大辞典》(增订合卷本,上、下册)上册第1450页.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 ISBN 7-5320-5380-6 (中文(简体)). (Google books)
  • 钱木尔·达瓦买提 (编).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143-144页.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99年6月. ISBN 7-105-03389-4 (中文(简体)). (Google books)
  •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编). 《广西古今教育人物》第270页.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出版. 2001年10月 (中文(简体)). 
  • 沈丰明 (编). 《历史文化名人在桂林·画集》第147页. 香港: 新世纪出版社. 2005年4月. ISBN 7-5405-2950-4 (中文(简体)).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