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阿育王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育王傳》(梵語अशॊकवदन,Ashokavadana),又譯為阿育王經,佛教經典,本書記述阿育王之事蹟及優波毱多英语Upagupta等人之因緣,約成書於公元二世紀,以梵文寫成,屬於十二分教中的阿波陀那(譬喻),被收入《天譬喻英语Divyavadana》(Divyāvadāna )之中。有三個漢譯版本。

說一切有部的《大毘婆沙論》,大眾部末系的《分別功德論》,譬喻者馬鳴的《大莊嚴經論》,大乘中觀者龍樹的《大智度論》,都引用本傳,足以見其影響[1]

概論[编辑]

漢譯版本[编辑]

阿育王傳,現存二種漢譯本:

  1. 《阿育王傳》,共七卷,十一品,題安法欽譯(但其譯語不似西晉,又本書把阿育王譯為阿恕伽王,此見於北魏時的西域三藏吉迦夜之譯作)。
  2. 《阿育王經》,梁天監年間,僧伽婆羅(Saṃghavarman)譯,共十卷,八品。記載阿育王事蹟,以及摩诃迦叶優波鞠多英语Upagupta等事。共分八品:生因缘、见优波笈多因缘、供养菩提树因缘、鸠那罗因缘、半庵摩勒施僧因缘、佛记优波笈多因缘、佛弟子五人传授法藏因缘、优波笈多弟子因缘。

雜阿含經》二三、二五兩卷中雜有《阿育王傳》的內容,疑似是求那跋陀羅譯《無憂王經》的誤編。此外,又有《大阿育王經》,已失傳。《經律異相》、《諸經要集》、《法苑珠林》、《釋迦譜》中,保存了一些阿育王經或大阿育王經的佚文。

外部链接[编辑]

  1. ^ 印順. 佛教史地考論-二 本傳對於後代的影響. [2021-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