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见系声母二等开口字的演变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语言学专题 (获评丙級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语言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语言学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争议性内容[编辑]

文中有这么一段描述:「中古后期,-ɹ-介音失落,见系声母开口二等字有两种变化:-ɹ-介音消失,最终跟没有介音的开口一等字合流;或变为-j-介音,最终跟带-i-介音的开口三等字合流。」存在争议。

对此,我代理知乎用户间歇性清醒发表其观点,由于IP封锁他未能注册账号: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二等介音”是切韵音系拟音中的。而中古后期的“二等性”(忽略庄组高元音二等)则表现为元音保持在前低位置,如果视为介音同化的话,这个介音最可能是 /ʕ/(参考《声音唱和图》音系完全解析)。

由于元音舌位不同,“二等性”消失后它当然不必和一等合流,比如二等/a/一等/o/是南方很多方言都有的格局,如广东广州、江西黎川等。对于北方那些见二变为“细音”的方言,它也不是和三等合流,而是先和四等合流,然后大部分才发生了三四等合流(这里指的是韵图等)。现在仍能区分的一般体现为见组二四等并入精组(如山东荣成)或端组(如山西临汾)或章组(如山西万荣)等。此外,梗二比较特殊,仅在泛河北方言随其他二等变“细音”(/*ε/>/*iε/),其他地区不变(次生的除外)。当然这里讨论的是白读层,或者说俗传词部分,毕竟很多字都被文读替换了。

Σ>―(〃°ω°〃)♡→天邪弱に〇〇する2024年6月21日 (五) 10:20 (UTC)[回复]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