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蔡鸿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蔡守忍(1827年3月27日—1887年10月20日),字济卿,号鳖山,官章名鸿猷[1]台湾鳌头埤仔口庄[2](今台中市清水区灵泉里)人,祖籍泉州晋江八都安平镇[1]。为清代举人,当地乡贤[3],清水蔡泉成家族成员[4],平定戴潮春事件有功[4]

生平[编辑]

年少中举[编辑]

蔡鸿猷出生于道光七年(1827年)农历三月初一日[1],为蔡泉成家族第八世蔡妈居长子[4]。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进彰化县学第十四名[1],咸丰元年(1851年)孟曾榖榜举人[5],为清水地区第一位举人[6]

戴潮春事件[编辑]

同治二年(1863年)十月初八日,台湾道丁曰健驻军防守牛骂头(今清水区)[7],并命令蔡怀斌、蔡鸿猷、杨清珠率领乡勇进攻福州厝、水返厝[8][9]。十月十八日,再度派遣蔡鸿猷、姜殿邦等人率领三千馀名闽南、客家乡勇攻打水里港[10]

十月二十三日,丁曰健派蔡鸿猷等人率领壮丁,驻守八角亭一带[11]。十月二十五日戴军开始进攻,丁曰健在凌晨四更一面派遣蔡鸿猷等人招募三百名熟谙道路的乡勇,手拿著先前所抢获的戴军军旗,冒充成内山之中前来援助的叛军军队;一面告诫田如松、陈捷元、郑荣、王桢等人率领各军,整队以待。十月三十日黎明,郑荣等人进攻葭投(今台中市龙井区);范义庭、蔡鸿猷等人全部跑出接应郑荣军队,戴军战败[12]

十一月初一日卯刻,因清军屡屡进攻戴军的根据地,导致戴军势力重挫,叛军窜入彰化县城之中。当天半夜,丁曰健密商曾玉明,派遣蔡鸿猷等人招募溪南网民混入城内,经过一番激战后,清军于十一月初三日卯刻收复彰化县城[13],蔡鸿猷因此获授五品衔、戴蓝翎[14]

后来,丁曰健饬捕王桢、郑荣等军队会同蔡鸿猷等人率领军队攻克苦苓脚等三十多个村庄,清军大获胜仗,进剿北投新街[15]。十二月,派林凤池陈肇兴、蔡鸿猷等人办理团练,驻守军事要塞[16]

十二月初九日寅刻,清军攻打张厝庄,丁曰健命令蔡鸿猷等人招募乡勇,前来助战。当时戴军屡屡战败,清军遂于酉刻将该村庄烧毁,击毙七十多名起事群众[17]

同治三年(1864年)十一月二十日,丁曰健再命令蔡鸿猷等人抄出戴军根据地龟仔头的后方,建造竹筏,从黑水大溪包抄夹击。十二月二十七日,戴军与清军正式开战,十一月二十一日丑刻,清军直轰戴军根据地,蔡鸿猷军队亦由黑水大溪乘坐竹筏,袭击戴军后路[18]。因蔡鸿猷在这场战役中立有战功,因此于同治四年(1865年)二月二十九日以知县尽先选用[19][20]。同治四年(1865年)跟随张世英作战[21]。之后丁曰健嘱咐蔡鸿猷以及鹿港绅商随时接济铅药[22],并鼓励林占梅、郑如梁等人办理团练;加上蔡鸿猷所募得的乡勇,总计五千多人尚敷分攻[23]

租约纠纷[编辑]

同治六年(1867年),蔡鸿猷与竹堑城(今新竹市)贡生陈辑熙、附生郑人俊争办大甲德化社大租,淡水同知严金清就年收大租额断充德化社;而原住民业户巧黄珍献上一百四十石大租榖充入德化社,均交由义仓明善堂[24]掌管,合计年收大租榖一千九百三十石。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后,大租扣四留六,剩下一千一百五十八石大租榖;除支付德化社的各笔款项外,也为明善堂开款并当作义塾之经费[25][26]

与世长辞[编辑]

光绪十三年(1887年)农历九月初四日,蔡鸿猷逝世[1]。其墓志铭由鹿港进士蔡德芳所撰写[27],道[4]

公晚岁杖履优游,俭而好德,泽润亲疏,贵不挟骄,缉和戚族,凡举里闾有事,小则极意调停,大则任情排解,不特阖堡中称为老成杰士,及一邑内群称为纯粹完人也。

住宅[编辑]

蔡鸿猷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牛骂头街上兴建一座二进大厝,以“百忍之中有太和”作为灯号,名为“太和堂”[4]。因蔡鸿猷是一位举人,故屋梁有燕尾翘起表彰其身分[4]。太和堂在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之中损毁殆尽,后重建,位于今清水街四号[4]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陈庚金、林世珍、陈光华、郑荣松、张胜彦、张永堂 (编). 《臺中縣志.卷七:人物志(人物傳、人物表篇)》. 台中县政府. 1990-09 (中文(台湾)). 
  2. ^ 陈炎正、蔡国烟、张恕、陈清安、周贻谋、陈淑美、张清利、李锦淇、刘烟钦、陈忠秀、林柏森、蔡汝叁、陈瑶塘、洪富连、纪仰三、杨清煌、李干、王天赋、杨加津、温清志、许启煌、刘应彪、蔡正文、廖伯文、杨美玲、陈忠雄、魏祝清、蔡芳郎、周诒文、陈年添、吴荣发 (编). 《清水鎮志》. 清水镇公所. 1988-12-25 (中文(台湾)). 
  3. ^ 洪庆峯、潘至诚、蔡政郎、刘祥俊、廖了以、蔡锡龙、林祚坚、林正芳、张汉邹、张荣义、张明正、吕逸文、吕沃樵、周木荣、谢文昌、张镐榕、王正雄、詹全淼、徐炳生、锺崑辉、陈富满、陈玉满、曹依萍、陈炎正、刘丽华、张惠如 (编). 《臺中縣鄉賢傳》. 台中县立文化中心. 1988-05-13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高仕凡. 清水蔡泉成家族研究(1723--1945) (PDF).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2013-06 [2022-03-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4-11). 
  5. ^ 清.《台湾通志》:“咸丰元年(辛亥)恩科孟曾榖榜:台湾府台湾县蔡鸿猷(附生。原籍晋江)、淡水厅李春华(附生。籍噶玛兰)。”
  6. ^ 彭瑞金、陈怡伶、温宗翰、王志宇、林翠凤、许世融、叶宪峻、刘超骅、林鹭、邱若山、赵天仪、郑邦镇、蔡绍斌、苏瑶崇、白家琳、吴长锟、李思贤、林茂贤、张文昌、张静茹、陈怡琳、陈东瑶、陈柚均、陈韦诚、郑欣挺、蓝建春、吴维书、卓彦琳、查昱琪、高嘉凰、翁育瑄、刘曜华、蔡雪圆、李鸿骏、吴思翰、林君宪、林映婷、官怡杏、易宏昌、郭力维、黄晴雯、黄阳 (编). 《重修清水鎮志.下卷》. 清水区公所. 2013-08. ISBN 978-986-03-7711-8 (中文(台湾)). 
  7. ^ 清·丁曰健·《治台必告录》:“大甲人心既定,即拔营进扎彰化所属之鳌头(即牛骂头。)”
  8. ^ 清·林豪·《东瀛纪事》:“初八日,丁道进屯牛骂头,张世英、陈捷元、王桢、郑荣诸军皆会,绅士蔡怀斌、蔡鸿猷、杨清珠皆以乡勇从攻福州厝、水返厝,拔之。”
  9. ^ 清·吴德功·《戴施两案纪略》:“初八日,丁道进兵,由大甲抵牛骂头,令张世英、陈捷元、罗冠英,由捒东进攻戆晟老巢。令王桢、郑荣夹攻。令林占梅率山脚人林尚,并其兄林山为乡导。令蔡怀斌(后以功保知府)、举人蔡鸿猷(济卿,鳌头人)率乡勇以攻福州厝,拔之。”
  10. ^ 清.丁曰健《治台必告录》:“十五日黎明,派范义庭、绅士举人蔡鸿猷、文生蔡怀斌、训导杨清珠、义首姜殿邦等乘潮未来之前,率带闽、粤各勇练丁共三千馀名,往攻水里港……”
  11. ^ 清·丁曰健·《治台必告录》:“于二十一日派补用同知候补知县王桢、都司尽先守备郑荣率同县丞张国楷等,带勇五百名,进扎海陂厝……绅士举人蔡鸿猷、文生员蔡怀斌、孟际滋、训导杨清珠等率带壮丁,进扎八角亭一带……”
  12. ^ 清·丁曰健·《治台必告录》:“自水里港经官军攻破以来,截断海道接济,至是援党麇聚,米粮亦乏;该逆窘极思窜,于二十五日戌刻倾巢而出,猛犯水里港营……臣于四鼓时先派范义庭、蔡鸿猷、营弁林登高,另募熟谙道路乡勇三百名,手持前所夺获之伪令旗帜,冒充内山援逆,径入葭投庄,使陈逆不及分辨;一面饬田如松、陈捷元、郑荣、王桢等率领各军,整队以待。三十日黎明,林占梅所派各勇,由水师藔等处径攻葭投东南,各逆仓惶迎拒;炮声甫发,郑荣等挥军由北抢入葭投;庄内范义庭、蔡鸿猷等伏甲齐起接应,田如松亲放大炮,轰倒铳楼四座。各匪战半自乱,溃散寻隙而逃。”
  13. ^ 清·丁曰健·《治台必告录》:“十一月初一日卯刻,臣曾玉明饬都司游绍芳带勇三百名,出剿平和厝;守备颜逢春、练锋等带陆路提标、兴化各营兵四百名,分剿湳仔尾;职员曾云峰等同鹿港同知兴廉所派局勇三百名,出剿诏安厝……逆势不支,各匪窜入城中。是日夜半,臣丁曰健密商镇臣曾玉明派绅士举人蔡鸿猷、训导杨清珠、生员孟际滋等觅溪南网民混入彰化城内……于十一月初三日卯刻将彰化县城克复。”
  14. ^ 清·丁曰健·《治台必告录》:“举人蔡鸿猷等五名,均著赏给五品衔,并赏戴蓝翎……”
  15. ^ 清·丁曰健·《治台必告录》:“嘱主事周懋琦飞催署彰化县凌定国、守备陈启祥轮攻小埔心陈哑狗老巢,以牵制出援斗六之逆;饬捕同知候补县王桢、守备郑荣等军会同通判王成瑞、王脩业、绅士蔡鸿猷、职员洪长庚、林锡爵、李华国、义首陈大义等各军攻克苦苓脚等处三十馀庄,斩杀无算,大获胜仗,疏通内山贩运柴米大路,进剿北投新街逆首洪欉老巢。”
  16. ^ 清·丁曰健·《治台必告录》:“派绅士中书林凤池、举人陈肇兴、蔡鸿猷、职员蔡谦光等率团分扎要隘,以资策应……”
  17. ^ 清·丁曰健·《治台必告录》:“初九日寅刻,各军攻张厝庄,枪炮环施;臣丁曰健札派之通判王成瑞、王修业、举人蔡鸿猷、廪生洪锺英、附生孟际滋、外委池兴生、义首萧天芳、萧律章、许岐凤等均各选募丁勇,前来助剿。相持六时之久,贼势不支,遂于酉刻将该庄焚毁,毙匪七十馀名。”
  18. ^ 清·丁曰健·《治台必告录》:“臣随于十一月二十日督率亲军,由宝斗移驻我军迫扎内山之看顶营垒,登高了望,北势湳贼庄业已另立红旗。该处地势险深,铳柜密布,且兼竹围濠沟重垒,本属易守难攻。其正南看顶一带已为我军连营二十馀座,并造有铳楼炮台;而紧接贼巢迤西之牛峙崎、箐仔园、上茄荖、下茄荖、山圳藔,迤东之糖廍蔗园、涂城、鸡柔、崎顶坪等处,该贼藩篱;其牛崎峙,尤为贼之咽喉要路。此外龟仔头一带,更系该逆通番必由之径。均须分别占取扼扎,并多造竹筏,由黑水大溪后路夹击,方能制其死命。当饬鹿港同知兴廉、义首廪生洪锺英、贡生陈如璧、吴联辉、拟保守备陈云龙等调集番屯,堵截龟仔头通番要路;并令运同衔义首赵仲铦、举人蔡鸿猷、把总王希贤、从九品顾德濂、文童范宝书、义首王国柱、外委简思聪等抄出贼巢之后,多造竹筏,由黑水大溪夹击……赵仲铦、蔡鸿猷、王希贤、范宝书、王国柱等亦由黑水大溪驾坐竹筏,击其后路;适遇匪党奔突而来,我军奋力截杀,并迫溺淹毙者甚多。其有逃赴龟仔头一带者,并经兴廉、洪锺英、陈如璧、吴联辉等率令番屯,截杀大半;馀皆逃往深林密箐之中,莫可穷追。”
  19. ^ 清·丁曰健·《治台必告录》:“该义首等率勇集团随军攻剿,或堵截要路,开挖地道,均能不避艰险;所向有功,实属最为出力之员。赵仲铦拟请赏戴蓝翎。蔡鸿猷拟请以知县归部尽先选用。”
  20. ^ 清·丁曰健·《治台必告录》:“同治四年二月二十九日奉上谕:……举人蔡鸿猷,著以知县尽先选用。”
  21. ^ 清·丁曰健·《治台必告录》:“屡据张世英禀报,督同举人蔡鸿猷、训导杨清珠、候选县丞张世镛、守备叶保国、义首屠炳星等分路夹攻,该逆等抵死拒守;嗣经我军堵截要隘,乘夜攻杀,破其竹围,拿获匪党陈猫通、杨狗仔、何有荣、陈水源、陈传宗、廖石螺、洪中瑛、洪大头等八名,馀皆四散奔逃,适因黑夜未及穷追。”
  22. ^ 清.丁曰健《治台必告录》:“查葭投、水师藔等庄悍匪麇聚;现在彰化之股首陈𫚒,家住葭投。我攻其巢,该逆势必全力援抗,彰城空虚。蓝田军门久驻水圳桥,近城不过三里;职道又迭次函致,恳于该逆出援葭投之时,乘间先取彰城。昨接曾镇来函,一切会剿军情毫不提及;但称彰化凌令扎营不得联络,所需铅药难以应付等语。细按情辞,深恐凌令将来为贼所乘,预占自己地步,不管大局安危。职道一面饬凌令小心提防,不得疏略;并嘱近日牛骂头迎见之举人蔡鸿猷暨鹿港总局绅商随时接济,勿致贻误。”
  23. ^ 清·丁曰健·《治台必告录》:“职道不及守候,拟督率现募丁勇添购火药、铅子等项,赶紧扫荡;并激励淡厅林绅占梅、郑绅如梁等各集团练,随营助剿,以壮声援;加以鳌头举人蔡鸿猷募勇合计五千多人,尚敷分攻。”
  24. ^ 清·陈培桂·《淡水厅志》:“堑城与艋舺各建明善堂为义仓。”
  25. ^ 清·郑鹏云、曾逢辰·《新竹县志初稿》:“同治六年,彰属牛鳌头举人蔡鸿猷与堑城贡生陈辑熙、附生郑人俊争办大甲德化社大租,同知严金清就年收大租额断充德化社;又番业户巧黄珍献大租榖一百四十石充入德化社,俱归明善堂董事经理,合计年收大租榖一千九百三十石。光绪十四年以后,大租扣四留六,剩榖一千一百五十八石;除开德化社各款外,为明善堂开款及义塾经费。”
  26. ^ 清·陈培桂·《淡水厅志》:“同治六年,彰属牛鳌头举人蔡鸿猷与堑城贡生陈辑熙、附生郑人俊争办大甲德化社大租,同知严金清就年收大租额断充德化社;又番业户巧黄珍献大租榖一百四十石充入德化社,俱归明善堂董事经理,合计年收大租榖一千九百三十石。光绪十四年以后,大租扣四留六,剩榖一千一百五十八石;除开德化社各款外,为明善堂开款及义塾经费。”
  27. ^ 李昭容. 蔡德芳. TBDB 台湾历史人物传记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