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归仁颍川家庙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初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关于IP用户111.252.141.131的编辑[编辑]

由于无法确认111.252.141.131的身分,而且依照wp:可靠来源wp:可供查证的内容,“维基百科的条目应该依靠于可靠的、第三方的、公开的来源。”,“台南市归仁大学颍川陈氏宗亲会 文广组”并非“第三方单位”,所以该IP用户所添加支内容现阶段恐怕不适合直接放入条目中,故改放于条目讨论页。--祥龙留言2017年4月19日 (三) 14:45 (UTC)[回复]

(~)补充:该IP用户所添加之内容可能与“wp:原创研究”此一方针有所冲突,如有该单位之成员看到此讨论页,还烦请参阅维基百科的方针。建议贵单位应将其成果呈请相关学者检视评论或是经由报章杂志发表(如已有发表请以该正式出版品为参考来源)。--祥龙留言2017年4月19日 (三) 14:51 (UTC)[回复]

IP用户111.252.141.131 所添加之内容[编辑]

<以下为2017.4.19 台南市归仁大学颍川陈氏宗亲会 文广组 修正资料内容> “颍川家庙”,俗称“大学陈家祖厝”,为大学聚落内的精神核心,系大学先祖陈熙世公(澎湖嵵里社开澎始祖霸良公曾孙)最晚于清康熙54年(1715)左右自澎湖迁居来台的居住地,至今已逾300年。于嘉庆24年(1819)创建“颍川家庙”,后因受二次世界大战战火影响,建筑主体多有受损,于民国45年(1956)重新进行整建完成,而后再经40馀年,因建物老旧多处坏损漏水,故于民国87年(1998)全面进行整修,形成现今“颍川家庙”样貌,迄今近200年,现前厅过道红砖仍为清代原有建材留用。大学陈氏子孙以“颍川家庙”为中心,排列而居,老建物以红瓦为顶,墙壁为红砖堆叠,而现今老建物拆除后仍清楚可见清代地基。 “忠顺圣王”原系供奉于“颍川家庙”(大学祖厝)之祖神(清康熙九年族谱所载祖先为“开漳圣王陈元光”),而后为凝聚分住在各庄之大学陈家人,而由大学献出供各同脉宗亲庄头轮祀,进而发展成不同脉陈氏宗亲加入轮祀,让各庄宗亲同受“忠顺圣王”的庇佑,进而强化区域内陈氏宗亲间的共同团结。“忠顺圣王”之称最早出现于清同治4年(清嘉庆18年地契上所加盖之“忠顺王公图记”之印记),然而因祭祀方式系由各庄值东轮祀方式进行,因此各庄对“忠顺圣王”各有“圣祖”、“圣王”、“陈姓祖”、、“陈圣祖”、“忠顺王”、“忠顺圣王”等各种不同的称呼,但是不论为何皆系指各庄所轮祀的同一神明“忠顺圣王”。 在漳州、金门、澎湖等地“唐太子太傅陈邕”皆是以祖先牌位方式祭拜,而无神像金身。而“忠顺圣王”从清代原由漳州人群所奉祀的“开漳圣王”开始,在台湾这个岛屿上落地生根,跟随社会变迁,时至今日已逐渐转化成具有在地特殊性的陈姓共同祖神“忠顺圣王”,泛指陈氏众祖先,而非仅单一历史人物的神格转化。各庄头因“忠顺圣王”而结合,虽非一定同一宗脉,但借由祭祀仪典、参与食祖活动及祖神信仰的传承,互助互信,透过轮庄祭祀的制度凝聚了陈氏大宗族团结意识。不管“忠顺圣王”实际身分是为神威显赫的开漳圣王陈元光抑或唐太子太傅陈邕,透过“忠顺圣王”这个共同的祖先信仰,同姓即是亲,对陈姓人而言,“忠顺圣王”不只是广受众人崇祀的“神”,更是一百五十多年来团结著新丰地区陈氏大宗族共同的“祖”。 过去学界诸多“忠顺圣王”信仰相关研究报告采用所谓的科学方法去推论“忠顺圣王”就是“唐太子太傅陈邕”,然而其实信仰就是一种信任与依靠,不论过去祂在历史上的战功彪炳或功绩显赫,人们相信神明能够庇佑众生并带给我们未来的希望,“忠顺圣王”既是“开漳圣王陈元光”,也是“唐太子太傅陈邕”、“南康郡王陈洪进”,是共庇佑著陈氏大宗族所有子孙的“祖佛”。

<以下为2017.4.19 台南市归仁大学颍川陈氏宗亲会 文广组 修正资料内容> “大学”地名由来众说纷纭,然而仅为乡野传说,却无据可考。为发掘历史的真实情况, “归仁颍川家庙”针对“大学”地名由来予以探究后发现,“大学 (tuā-o̍hㄉㄨㄚˇ·ㄜˋ)” 原是以民间习惯按照当地地理环境而命名,为“鲫鱼潭”的弯曲处,称为“大澳 (tuā-o̍hㄉㄨㄚˇ·ㄜˋ)”, 为大学开台祖清康熙54年(1715)左右自澎湖迁居来台的居住地,而嘉庆24年(1819)颍川家庙建成后, 中庭为传授汉学教育子孙的场所,称为“大学”,而“颍川家庙”此一教育功能直至国民教育普及后才暂停。 因为大学历代先祖对子孙教育的重视,也使得“大学(tuā-o̍hㄉㄨㄚˇ·ㄜˋ)”=“大澳(tuā-o̍hㄉㄨㄚˇ·ㄜˋ)” 这个闽南语发音相同的美丽巧合,历经二百馀年后,至今仍继续被保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