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唇化軟齶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唇化軟齶音圓唇軟齶音唇化軟齶音,帶/w/次要調音,如[kʷ, ɡʷ, xʷ, ŋʷ]。常見於美洲、非洲、高加索地區等地。

唇化軟齶近音[編輯]

最常見的唇化軟齶音是濁近音[w]。一般是個唇化軟齶音,與其對應的元音[u]相同。(元音唇化也稱圓唇,調音部位為軟齶時就是後元音。)

[w]與其對應清音變體是唯二的有IPA符號的唇化軟齶音:

IPA 描述 例子
語言 正字法 IPA 詞義
清圓唇軟齶近音 英語 which [ʍɪtʃ]1 哪個
濁圓唇軟齶近音 witch [wɪtʃ] 女巫

清近音一般稱作「清唇軟齶擦音」,但真正的雙重調音擦音並不出現在任何語言中,兩者聽上去太像,且後者相當難讀。

歷時變化[編輯]

唇化軟齶音通常來自後接圓唇(唇化)元音,如[u][o]的普通軟齶音。偶爾會變為簡單唇音,如*k/gʷ+*a/o變為希臘語/p、b/,形成英語中一些迥異的異形同源詞,如come和basis。完整的音變可見於日語薩摩方言:標準日語日語:食え!くえ! kue「吃!」在薩摩北部變為[kʷe],薩摩南部則進一步演化為[pe]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是原始印歐語疑問詞中*kʷ的演化。英語中演化為wh或h(how),絕大部分方言中分別讀做/w/和/h/,經格林定律wh複輔音的弱化而來。相反地,拉丁語及其後代羅曼語族中則演化為qu(後變為西班牙語cu(cuando)和c(como)),讀作/k(w)/。英語表示qu的音位正寫法kw正表明了其來源。

另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