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六四事件三十五週年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六四事件三十五周年
日期2024年6月4日,​24天前​(2024-06-04
地點 臺灣
 美國
 英國

2024年是六四事件三十五周年台灣美國英國等地舉行紀念活動

這也是因應《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訂立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通過後的首個「六四」週年紀念[1]

紀念活動[編輯]

英國[編輯]

5月31日,移英港人在倫敦南華克舉行旨在紀念「六四」的舞臺劇《5月35日》英文版的首演。這部舞臺劇曾於2019年在香港公演,後因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20年通過《港區國安法》而在香港匿跡[2]

6月1日晚,數百位港人聚集在倫敦京士頓的費爾菲爾德公園(英語:Fairfield Park)紀念「六四」35週年及「反送中運動」5週年[2]

國際特赦組織(大赦國際)、香港勞權監察等組織於6月2日下午在英國西敏議會廣場舉行「六四」紀念集會[3]

美國[編輯]

全美中國學生學者自治聯合會於6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國大使館外舉辦「六四」35週年紀念活動。六四事件親歷者魏京生王軍濤以及文革受難者遇羅克之弟遇羅文參與[2]

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於6月4日舉辦了六四天安門事件35周年聽證會,八九學運領袖周鋒鎖與「白紙世代」中國留學生楊若暉、Karin等人在聽證會上作證。[4][5]

台灣[編輯]

中正紀念堂前的自由廣場民主大道計劃於6月4日當晚舉辦紀念晚會[2]大赦國際華人民主書院等組織參與[3]

香港[編輯]

這是因應《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訂立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通過後的首個「六四」週年紀念。當局在過往慣常舉辦六四燭光晚會維多利亞公園以及銅鑼灣一帶設眾多警力佈防[6]

往年,多有藝術家在銅鑼灣東角道附近以行為藝術紀念「六四」,但今年僅有藝術家陳式森(三木)現身。他於6月3日晚在銅鑼灣附近馬路上做出飲酒姿勢並以手比劃「八九六四」以作悼念,繼而被多名警員包圍後帶走。[7][8][9]

各方反應[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輯]

天安門城樓宣佈全天關閉[10]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發生的那場政治風波,中國政府早有明確結論,中方一貫反對任何人以此為藉口,攻擊抺黑中國,干涉中國內政。」[註 1][12][13]

香港特別行政區[編輯]

6月3日,警務處銅鑼灣部署大量警力。維園足球場、高士威道電氣道亦有警員巡視。警方透露,次日(4日)將調配特別部隊。[14]

行政會議成員、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稱,市民手持蠟燭到維園自行悼念六四事件不會違反法律,並稱會用自己方法悼念,具體不便透露。[15]

中華民國[編輯]

大陸委員會於6月3日公開呼籲「北京當局在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的同時,也應勇於面對『六四事件』歷史事實」[16]

6月4日,中華民國總統民主進步黨主席賴清德在社交平台Facebook與X上發文紀念六四:「紀念六四,不只是為了六四,更因爲全球心繫民主自由的人們,都有着共同的信念:唯有民主自由,才能真正保護人民」。[17]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18] 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亦發文紀念。[19]

美國[編輯]

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發表聲明:「今天,在天安門廣場大屠殺 35 周年之際,我們緬懷數以萬計參加和平抗議的中國民主運動人士,他們因要求自由、人權和結束腐敗而遭受殘暴襲擊。三十五年後,那一天的真實死亡人數仍然不得而知,但我們向所有在1989年6月4日以及隨後的日子裏被殺害和監禁的人們表示懷念和敬意……美國與那些繼續爭取人權和個人自由的人們堅定地站在一起。三十五年前在天安門廣場上站起來的人民的勇氣和犧牲不會被遺忘。」[20]

為表達對六四事件的悼念,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的每扇窗前都點起了蠟燭。[21]

加拿大[編輯]

外交部長喬美蘭通過X發表聲明:「1989年逝去的人們的精神在今天呼籲問責和人權的人們的聲音中得以延續。加拿大呼籲中國履行國際法規定的人權義務。加拿大將繼續為那些無法自由發聲的人發聲,與那些捍衛人類尊嚴的人站在一起。」[22]

英國[編輯]

英國駐華大使館通過微博和X發佈一則視頻,視頻中展現了1989年6月4日當天的人民日報頭版,內容逐漸消失,最後變為一張白紙,配文為:「35年前的今天,天安門廣場及其周邊地區的和平抗議以悲劇收場。 有些人試圖將那些事件從歷史和記憶中抹去。 今天我們銘記不忘。」[23]

微博發佈的視頻在十餘分鐘後被屏蔽。

歐盟[編輯]

歐盟駐華代表團發表聲明:「歐洲聯盟與天安門事件受害者家屬同在,並呼籲中國當局承認這場事件並採取切實行動為此擔責。歐洲聯盟持續致力於通過對話和合作與中國就人權和基本自由議題進行接觸。」[24]

註釋[編輯]

  1. ^ 不過外交部發佈的實錄全文中並未提及相關內容[11]

參考資料[編輯]

  1. ^ 有民主派稱警問六四去向 湯家驊:悼念本身不涉煽動 可在家做. 明報教育網. [2024-06-03] (zn-tw). 
  2. ^ 2.0 2.1 2.2 2.3 從英美到台灣 海外如何不忘「六四」? – DW – 2024年6月3日. dw.com. [2024-06-03] (中文). 
  3. ^ 3.0 3.1 六四35周年:毋忘六四, 遍地开花 -. 國際特赦組織中文. [2024-06-03] (中文(中國大陸)). 
  4. ^ 唐緣媛. 美国国会"六四"听证 中国内外胁迫再成焦点. 自由亞洲電台. 2024年6月4日 [2024-06-13]. 
  5. ^ 凱迪. 从"小粉红"到"反贼": 专访海外青年抗争者杨若晖. 自由亞洲電台. 2024年6月5日 [2024-06-13]. 
  6. ^ 陳子非、陳美華、許書婷、瑞哲. 警戒六四 香港装甲车上街头 港人无惧接力悼念六四. 自由亞洲電台. 
  7. ^ 香港嚴防六四集會 行動藝術家沉默悼念遭捕 – DW – 2024年6月4日. dw.com. [2024-06-04] (中文). 
  8. ^ Storm.mg. 香港嚴防六四集會 行動藝術家手勢比劃「神秘數字」沉默悼念遭捕-風傳媒. www.storm.mg. 2024-06-04 [2024-06-04] (中文(臺灣)). 
  9. ^ 藝術家比劃「手勢」遭帶走 警:惹混亂 指已無條件獲准離開 維園內外逾百警佈防 - 20240604 - 港聞. 明報新聞網 - 每日明報 daily news. [2024-06-04] (中文(繁體)). 
  10. ^ NOWnews今日新聞. 六四明35周年 天安門城樓宣布「全天候關閉禁止參觀」 | 政治快訊 | 要聞. NOWnews今日新聞. 2024-06-03 [2024-06-03] (中文(臺灣)). 
  11. ^ 2024年6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4-06-04 [2024-06-06]. 
  12. ^ 日本放送協會. 中国 天安門事件35年 北京は厳戒態勢 追悼や抗議活動を警戒 | NHK. NHKニュース. 2024-06-04 [2024-06-04]. 
  13. ^ 外交部:反對任何人借口攻擊抺黑中國 干涉中國內政. 香港電台. 2024-06-04 [2024-06-04] (中文(臺灣)). 
  14. ^ 洪芷菁. 銅鑼灣六四前加強警力 崇光前軍裝警戒備. 香港01. 2024-06-03 [2024-06-04] (中文(香港)). 
  15. ^ 潘耀昇. 六四|湯家驊:會用自己方法悼念 市民維園自行悼念無問題. 香港01. 2024-06-03 [2024-06-04] (中文(香港)). 
  16. ^ 呼籲中共勇於面對「六四事件」歷史事實,以更柔軟、開放與包容的態度傾聽人民的聲音.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 2024-06-03 (中文(臺灣)). 
  17. ^ 賴清德. 纪念六四35周年. Facebook. [2024-06-13]. 
  18. ^ 朱立倫. 捍衛民主價值 毋忘追尋自由. Facebook. [2024-06-13]. 
  19. ^ 柯文哲. 一個國家是否進步,取決於它是否能面對歷史中難以面對的日子. Facebook. [2024-06-13]. 
  20. ^ China, U. S. Mission. “天安门”35周年纪念日. 美國駐華大使館和領事館. 2024-06-05 [2024-06-05] (中文(中國大陸)). 
  21. ^ x.com. X (formerly Twitter). [2024-06-05]. 
  22. ^ x.com. X (formerly Twitter). [2024-06-05]. 
  23. ^ x.com. X (formerly Twitter). [2024-06-05]. 
  24. ^ 发言人就“天安门事件”35周年的声明 | EEAS. www.eeas.europa.eu. [2024-06-05]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