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虹 (藝術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虹(?),女,北京人,中國職業藝術家、作家。

創作歷程與理念[編輯]

李虹的作品《女》是以甲骨文中象形文字跪着的「女」為主線展開創作的。作品歷時以十年或者更長時間來完成,每年寫一個典型女性的生存狀態以及她們的生命過程。書由國家出版社出版並發行。整個出書完成後,在每年的3月8日將書封存起來。

作品《女》是從2005年開始正式實施的。第一部《美麗生活》在2005年的3月日封存,採用了女性在歷史中使用的纏腳布將小說纏繞並伴有玫瑰花瓣。玫瑰花瓣在最初的狀態中鮮艷瑰麗,書被封以後,沒有了空氣,花瓣在狹小的空間漸漸地衰敗以至於腐敗,最後枯萎。第二部《尋找男人》在2006年的3月8日封存,採用了傳統女性在婚嫁時期的紅蓋頭為象徵的紅紗巾作為纏書材料並伴有玫瑰花瓣。

女性寫作和閱讀是思想的奔跑,是生命與拯救的問題,它徹底而完全地消除了女性生理機制的弱點,在奔跑中體現速度和平等的態度,關照死亡,與未來先行照面,使女性思想的嘗試切合實際地接近自然狀態。雖然寫作和閱讀在根本上清除不了「語言污染」以及盤根錯節的父權制社會傳統觀念,但是在奔跑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愛生命,感知生命,傾聽生命,展示生命,使生命中的歡樂和疼痛,幸福和不幸,享樂和苦難一點一滴地放射出人性的光芒,從中我們可以重新認識速度是由平等的起點開始,淨化語言在漫長的路途中得以再現。

但是自我解救的不徹底必然又將女性帶入一個新的困惑和舊的觀念,那就是女性身份。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但沒有從舊的觀念中掙脫出來反而又進入我們在閱讀和寫作時要分裂而最終逃遁的苑囿。這是一個連環套,是一個牢不可破的銅牆鐵壁。無論我們多想重申,無論我們多想表達,無論我們多想謳歌,無論我們怎樣,我們在歌唱中,還是在呻吟中,我們得到的是成長中的倒退,而且成長得越快倒退的速度越兇猛。最終還將不可言狀地返回到歷史中。一個跪着的人永遠都是《女》,你若不封存也有人替你封存,這是藝術和寫作的差別,也是藝術和寫作的聯繫,藝術要體現終極而寫作和閱讀旨在實踐這一過程。[1]

文學著作[編輯]

  • 詩集《玫瑰之雨》(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1年
  • 長篇小說《美麗生活》(九州出版社),2005年
  • 長篇小說《尋找男人》(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
  • 短詩《玻璃板下面的貓》,獲得全國短詩大獎賽獎

藝術展覽[編輯]

  • 「首屆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中華世紀壇
  • 「在解放與束縛之間」北京光華國際文化藝術中心
  • 「漢字世紀」中華世紀壇
  • 「間性」今日美術館
  • 「妳我她」德國99畫廊
  • 「粉色」北京四分之三畫廊
  • 「我是誰」 紐約456畫廊
  • 「性感權利場」 central park-switch on
  • 「亞洲女權主人」紐約費舍爾藝術中心
  • 「鞋適合你嗎?」紐約哈莫博物館
  • 「亞洲女性現代藝術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 「亞洲當代女性展」盧森堡德克里克堡畫廊
  • 「差異的詫異」北京來得藝術中心
  • 「理智與情感」香港索尼畫廊
  • 「兩性平台」天津泰德博物館
  • 「世紀女性」北京中國美術館
  • 「98亞太現代藝術展」福州畫廊,
  • 「96中國現代藝術展」北京國際藝苑
  • 「四合院開幕展」北京四合院畫廊
  • 「95女性主義」北京中國美術館

評價[編輯]

著名評論家賈方舟表示:在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家中,李虹當屬一位最執着,最自覺地堅守女性主義立場的藝術家。她從女性主義視角所表現出的社會關懷和人性思考,既是源自身為一個女人的個人經驗,又超越於這種經驗之上,這是她與大多數中國女性藝術家的不同之處。以感性的色彩和犀利的筆鋒對承傳了上千年的父權文化進行力所能及的清理和批判,這就是李虹作為一個叛逆者的使命感。

呂澎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一書寫道:李虹畫中的女性髮型幾乎相似,不過她的作品卻更為富於詩意。李虹畫中的女性髮型幾乎相似,凌亂與張皇,人物表情是疲倦並多少有些焦慮,偶爾表現出兇惡或溫情。色彩強烈,但不時從局部突出生活中奇特的故事:那都是一些女性,裸體、張皇、恐怖與嬉戲。[2]

參考文獻[編輯]

  1. ^ 李虹,永遠跪着的《女》人
  2. ^ 呂澎,《中國當代藝術史》,第五章女性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