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是2021年中國山東、河南兩省簽訂的對賭協議,是黃河流域首份省際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協議規定,對河南省與山東省黃河幹流跨省界斷面(劉莊國控斷面)的水質進行監測,若2020年和2021年的水質全年均值達到Ⅲ類標準,則互不補償。每下降一級,河南給山東6000萬;每上升一級,山東給河南6000萬。亦被稱為「魯豫有約」、「魯豫對賭」、「黃河對賭」。

2012年,安徽省和浙江省簽訂關於新安江水質的對賭協議《關於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的協議》。2016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各省(區、市)行政區域內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020年4月20日,財政部等四部門印發《支持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2021年4月29日,山東、河南兩省簽訂《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

2022年7月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對賭結果:由於黃河入魯水質始終保持在二類水質以上,山東省向河南省兌現生態補償資金1.26億元。

《華夏時報》報道指出補償金額雖然超過1億,仍遠遠無法覆蓋治水投入。[1]

參考[編輯]

  1. ^ 劉詩萌. 山东河南1.26亿生态补偿对赌背后:补偿金额难以覆盖投入,建立全流域机制任重道远. 華夏時報. 2022-07-10 [2022-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