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朱穰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朱穰丞(1901年12月17日—1943年1月17日),本名朱成湘,字穰丞江蘇吳縣東山屯灣人,生於上海。中國話劇編導。[1][2]

生平[編輯]

朱穰丞的父親朱琛為上海黃灰絲業商人,曾當選為洞庭東山旅滬同鄉會會長、主席。[1]

朱穰丞會英文世界語法語,畢業於上海聖芳濟學校中學部。曾為生大銀行、克發洋行及美商書店職員。1921年參與組織話劇團體辛酉學社,後任辛酉學社幹事長。1923年參與創辦辛酉學社商業專門學校。1924年兼任辛酉學社徵求委員會副委員長。他還曾任洞庭東山旅滬同鄉會文牘董事,參與創辦同鄉會會刊《莫釐滬報》。1925年,辛西學社與南洋大學合組中華桌球會。朱穰丞當選為副會長。後改任辛西學社愛美劇團團長。[1]

朱穰丞曾編譯導演武者小路實篤的《桃花源》、巴比塞的《外國人》及安特烈夫的《狗的跳舞》、契訶夫的《萬尼亞勇勇》等話劇,並組織公演《獲虎之夜》、《親愛的丈夫》、《父歸》、《酒後》等獨幕劇[1]

辛西學社愛美劇團團長制改為委員制後,朱穰丞當選為委員。他又創辦圖書館與講讀會。1927年被田漢聘為上海藝術大學戲劇科教授。1930年加入左翼作家聯盟,參與發起上海戲劇運動聯合會及左翼戲劇家聯盟。[1]

朱穰丞又赴法國勤工儉學,並且就讀於索爾邦大學,期間加入法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任留法學生支部書記、旅法華僑支部書記,領導旅法華僑反帝大同盟,主編《救國時報》、《反帝》,後來被驅逐至比利時。1933年赴蘇聯莫斯科,先後在國際革命戲劇同盟、瓦赫坦戈夫戲院、外國工人出版社工作。1935年在民族殖民地問題科研所短訓班學習。後來又在列寧學校就讀。1938年4月18日,朱穰丞和許之禎等一批就讀於列寧學校的師生離開蘇聯回國參加中國抗日戰爭。朱穰丞至中蘇邊境時,突然被蘇方派車追回。後來被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內務人民委員會拘捕。1939年6月以間謀罪被判處監禁八年。1939年5月7日被送往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諾里爾斯克勞改營,1940年9月24日被轉到克麥羅沃州的西伯利亞勞改營。1943年1月17日因病去世於西伯利亞勞改營[1]

朱穰丞的家人一度不知其下落,朱穰丞子女曾多次通過有關部門打聽朱穰丞的情況,但都沒結果。[3]1989年1月1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發佈命令恢復其名譽。[4][5][1][6]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李峰,蘇州通史 人物卷 下 中華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蘇州大學出版社,2019.06,第278頁
  2. ^ 薛利華著,洞庭東山掌故,,1997.10,第9頁
  3. ^ “洋孟姜女”的中国故事 我要找的那个人叫朱穰丞. 搜狐藝術. [2022-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1). 
  4. ^ 楊維忠編著,東山名彥 蘇州東山歷代人物傳,古吳軒出版社,2007.01,第413頁
  5. ^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楊灣村志編纂委員會,中國名村志叢書 楊灣村志,方志出版社,2018.10,第198頁
  6. ^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志編纂委員會編,東山鎮志=Local Records of Dongshan,方志出版社,2017.07,第1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