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粉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粉利是主要分佈於中國廣西南北的一種特色小吃,主要分佈於南寧市欽州市[1],民間傳說中與春秋時期伍子胥有關。粉利的主料是大米,配以其他的輔料製作而成,有大吉大利的寓意,因由米粉製成,故得名「粉利」。食用時通常切成細條或片狀。粉利在每年的冬至左右上市,一直到下一年的二、三月才下架。[2]

外觀[編輯]

粉利通常長約2分米左右,兩頭圓,為圓柱形,外表及內部都為白色,表面常有紅色的印記,常見的印記有中國結等。有些粉利是紅色或黃色。

製作[編輯]

將選好的大米進行充分浸泡,將米洗淨並磨成米漿,後置於鐵鍋中,炒熟,直到可以搓成型為止。而後將炒熟的米漿搓成圓柱狀(其他形狀亦可),放入蒸鍋蒸煮。至八成熟,取出晾乾後即成粉利。[3]

參考資料[編輯]

  1. ^ 粉利, 粉利特点, 粉利历史介绍-E都市土特产. m.edushi.com. [2018-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6). 
  2. ^ 賓陽生活網本地通. 甘棠粉利. www.ccoo.com.cn. 賓陽文化局. 2013-07-18 [2017-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31). 
  3. ^ 桂林粉利的做法及炒法. www.yerboo.com. 一卜網. 2009-07-09 [2017-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