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SAMPSON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SAMPSON雷達
雙面雷達天線通過120°旋轉實現0.66 秒的間隔連續照射。
研發國家 英國
類型3D_雷達
天線電子掃描陣列雷達(AESA)
重量4.6噸
波段S波段
轉速60 rpm
探測距離418 km(226 nmi) (目標RCS 2㎡時)
方位角總周長不受限制(機械掃描)
功率25.6 kW
功能多功能(搜索・獲取・跟蹤)

桑普森(SAMPSON)多功能主動相位陣列雷達是英國BAE系統海事公司研製與生產的一種多功能雙面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它是「海毒蛇」海上防空系統的火控雷達。「海毒蛇」系統也被稱為 PAAMS(S),以表示使用了桑普森雷達,並將其與法國和意大利的地平線級護衛艦上的PAAMS系統區分開來。

桑普森多功能雷達最遠可探測 400千米(250 英里)外的空中和地面目標,並能同時跟蹤數百個目標。「海毒蛇」 利用這些信息來評估和指示目標的優先次序,並計算「紫苑」導彈的最佳發射時間。

歷史[編輯]

SAMPSON源自多功能電子掃描自適應雷達(MESAR)計劃。MESAR 1 的開發始於 1982 年,由普萊西公司(Plessey)、洛克·諾曼研究公司(Roke Manor Research)和國防評估與研究機構(隸屬於英國國防部)合作進行。[1] [2]普萊西於1989年被西門子收購,更名為西門子·普萊西公司,並於 1998 年被英國宇航公司收購。英國宇航公司於 1999 年 11 月更名為BAE系統公司。MESAR 1 試驗於 1989 年至 1994 年間進行。[1]MESAR 2 於 1995 年 8 月開始研發,SAMPSON 是其衍生產品。[3]

英國皇家海軍本打算在其地平線級護衛艦(也稱為通用新一代護衛艦或CNGF)上安裝「桑普森」多功能雷達(MFR),該護衛艦是與法國意大利合作生產的防空戰艦。在出現延誤和複雜情況後,英國退出並啟動了自己的 45型計劃。45 型驅逐艦使用「桑普森」雷達的PAAMS導彈系統,該系統也是為地平線護衛艦開發的(法國和意大利的艦艇將安裝歐洲多功能相控陣雷達EMPAR)。SAMPSON 雷達在懷特島的考斯製造。

操作[編輯]

英國皇家海軍「勇敢」號(HMS Daring)主桅上的 SAMPSON 多功能 AESA 雷達

傳統雷達由旋轉發射器和傳感器組成,功率有限,易受敵方干擾,而且只能實現單一功能--因此需要獨立的單元來監視、跟蹤和瞄準。

作為有源相陣控雷達,SAMPSON 使用軟件來塑造和引導其雷達波束,使之能同時執行多項功能,並且通過自適應波形控制,幾乎能無視敵方的干擾。有源相陣控比傳統雷達具有更遠的探測距離和更高的精度。波束引導軟件通過複雜的算法來控制搜索,以最高的精度對數百個潛在目標的活動軌跡進行持續監控。 [4]

SAMPSON 使用兩個平面陣列來覆蓋部分天空;通過旋轉陣列可以提供360度的完整的覆蓋,類似於傳統雷達系統的運行方式。這與美國的AN/SPY-1 (用於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Flight I–IIA)和AN/SPY-6 (用於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Flight III)或荷蘭APAR系統(用於荷蘭皇家海軍的七省級巡防艦、德國海軍的薩克森級巡防艦和丹麥皇家海軍的伊萬·休特菲爾德級巡防艦)形成對比,它們使用固定的多個陣列來提供對整個天空的連續覆蓋。

儘管 SAMPSON 雷達無法提供持續的 360 度覆蓋,但它以每分鐘 30 轉的速度旋轉,並且由一對背靠背天線陣列,空中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在平均不多於0.5秒的時間內被覆蓋到(由于波束也可以通過電子方式來回掃描,因此精確的時間會有所不同)。此外,由於使用天線陣列較少可使系統重量更輕,從而可以將天線陣列放置在顯眼的桅杆頂部,而不是像荷蘭或美國艦艇那樣放置在艦橋上層建築的側面上。將雷達天線放置在更高的高度都可以擴大其視距,提高對低空或掠海目標的打擊性能;SAMPSON 雷達天線高於水線的高度大約是外國海軍同等艦船天線陣列的兩倍。雖然 SAMPSON 在這方面性能的確切細節不太可能公開,但這些因素可能會減輕陣列數量較少的不利影響。

然而,一些任務難以同時進行:例如,(長距離)空間搜索會消耗大量雷達資源,留給其他任務(如瞄準)的餘地很小。將空間搜索與其他任務結合起來也會導致搜索速度緩慢或每項任務的總體質量低下等問題。雷達性能的驅動參數是對目標的照射時間或每個波束觀測時間。因此,英國皇家海軍選擇了 S1850M 遠程雷達來補充 45 型驅逐艦上的 SAMPSON 雷達。這也導致北約防空作戰系統研究(NAAWS)將首選的防空作戰系統定義為由互補的空間搜索雷達和 MFR 組成。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這兩種系統可以使用兩種不同的雷達頻率;其中一種適合用於遠程搜索,另一種適合用於 MFR(物理學原理使得這兩種任務難以結合)。[2]

2006年2月1日下水的45型驅逐艦首艦勇敢號於2007 年安裝了 SAMPSON 和 S1850M 雷達,並於 2009 年 7 月 23 日服役。

工作模式[編輯]

  • 中遠程搜索
  • 海平面圖像搜索
  • 高速地平線搜索
  • 高角度搜索和跟蹤
  • 多目標跟蹤、多通道火控,可跟蹤1000個目標

查看更多[編輯]

參考[編輯]

  1. ^ 1.0 1.1 Gethin, Howard. Early warning electronically scanned Radar promises anti-ballistic missile solutions. Flight International (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1999-06-02. 
  2. ^ 2.0 2.1 SAMPSON Multi-Function Radar. [2007-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19). 
  3. ^ Fallout from 'StarWars' failure could afflict UK. The Engineer (Centaur Communications). 2000-06-21: 17. 
  4. ^ Tessella Case Study. [2013-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