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萧丽虹作品与展览列表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萧丽虹是知名的陶艺艺术家,多次在台湾与国际间举办或参与个展及联展,并获得多项奖项。

萧丽虹作品与展览列表是艺术家、策展人暨收藏家萧丽虹(1946年-2021年8月30日)的作品与展览的不完整列表。萧丽虹是陶艺艺术家,多次在台湾与国际间举办或参与个展及联展,并获得多项奖项[1][2]。萧丽虹的创作历程是从传统瓶子罐子、碟子到陶板,进入雕塑及行为艺术领域;陶土是每个时期相当重要的素材,作品风格从精致到豪放均有[3][4]。在1982年后,除了实用器皿外,她的作品有更丰富的内涵与表现方式,并追求概念性的造型艺术[3]。其最早的艺术实验是结合实用性与观赏性的碟子,其后全心投入纯粹造型与绘画的陶板制作,并研究各种表现技法[3][5]

其早期作品反映出“极简主义”的美学观点,严格要求陶瓷材质、制作技术、表面质感、釉色变化等处理[5],并精确掌握素材特性、巧妙且适切地应用,是其“为艺术而艺术”的纯粹时期[6]。其后,萧丽虹的陶瓷作品不再局限于造型艺术表现,而经常结合其他媒材、配合环境空间要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7]。在1987年后,萧丽虹的许多作品围绕生命的本质与意义,表现手法由抽象艺术转为象征主义具象艺术[4],从运用叙事语言朝向具社会批判意识的装置艺术空间[8]。除了抽象化的造型艺术外,她以陶土捏制半抽象的群众,配合物件构筑社会缩影[7]

自“六四事件”后,她则舍弃“极简主义”的美学要求,关注重点放在世界历史的探询与批判,转为充满人文主义的观照与哲思风格[9]。她决定舍弃隐喻规约符号,改用直接的手法表达批判与关切[10][11]。她还将不同媒材、现成物结合至作品中[12],形成多种材质间的对比、冲突与矛盾,也重新诠释黏土材料的空间意义[13][14]。同时她的作品还以女性身体与性别出发,涉入生态环境、自然意识、人类社会等不同的文明议题,且往往是以宽宏、人道主义的同理心角度来解读历史和展望未来[15]。她的艺术作品还超越传统美学的呈现形式,采取“仪式”般的行为艺术展现,并邀请参观者主动参与作品[11][15]

艺术作品[编辑]

作品图像 作品标题 创作年份 作品材质 尺寸:长×宽×高(公分) 典藏地点 典藏单位 作品说明 参考资料
“河马”纸镇 1970年 陶土、半无光釉药(高温烧) 13×6×4.5 [16]
茶具组 1982年 莺歌土、半透明亮光釉(1,260°C氧化烧) 20×13×13(茶具),9×9×5.5(茶盏) 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现代美术双年展”入选作品。 [17]
修女 1983年 陶土 10×10×30(一对) [18]
白云陶 1984年 美国白瓷土、色土(高温还原烧) 16.5×5×12.5 [19]
云,no.1 1984年 瓷土(1,000°C素烧) 20×20×7 [20]
云,no.2 1984年 瓷土(1,000°C素烧) 20×20×7 [20]
无题(宇宙的一部分) 1985年 瓷土、闪光釉药(多次氧化烧)、木板 30×50×3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台北市立美术馆1985年“国际陶艺展”参展作品。 [21]
无题(静) 1985年 美国瓷土、亮光半透明釉药(1,260°C氧化烧、720°C闪光釉烧)、木板 60×53.7×3.3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台北市立美术馆1985年“国际陶艺展”参展作品。 [22]
秋曦 1985年 32×32(三片组合) [23]
上屿眺望 1985年 34×34(三片组合) [23]
梦碎 1985年-1991年 陶土 60×60×4 [24]
海的两面 1985年-1991年 陶土、沙 120×150×20 台北市立美术馆1992年“台北现代美术双年展”展出。 [25]
云,no.6 1986年 118×58×4 [26]
云,no.10 1986年 106×55×5 [26]
云,no.20(滴) 1986年 66×72×5 [27]
泼,no.3 1986年 30×26 [28]
山水 1986年 13×13,17×17(一对组合) [29]
1986年-1991年 陶土、土壤 300×180×190 台北市立美术馆1992年“台北现代美术双年展”展出。 [30]
云,no.32 1987年 瓷土、釉药、木材盒子、亚克力板 56×52×6 [31]
云,no.34 1987年 瓷土、釉药、木材盒子、亚克力板 52×52×10 [31]
云,no.36 1987年 骨瓷半、无光半透明釉(釉下彩、1,260°C氧化烧、720°C闪光釉烧) 130×72×12(三半组合)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32]
1987年 陶土、不锈钢条、石板 205×162×75 台北市立美术馆1987年“新造型陶艺特展”参展作品。 [33]
必经之路 1987年 陶土 2,500×500×100 台北市立美术馆“实验艺术──行动与空间展”展出。 [34]
摘星 1987年-1991年 陶土 56×52×4 [35]
云,no.43 1988年 瓷土、釉药、木材盒子、亚克力板 56×52×6 [36]
云,no.44 1988年 100×66×8 [37]
浪花,no.3 1988年 100×66×8 [37]
浪花,no.5 1988年 32×32 [28]
秋意 1988年 34×34(一对组合) [29]
来了,去了 1988年 陶土 400×400×240 台北市立美术馆“新展望展”展出。 [38]
追求? 1988年 陶土、沙 1,050×775×170 国立台湾美术馆“媒体、环境、装置展”展出。 [39]
途径 1989年 陶土、铁、亚克力、墙壁 480×130×160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台北市立美术馆1989年第三届“现代雕塑展”展出,并获得首奖。 [40]
夹心饼 1989年-1992年 综合媒材 150×120×78 台北市立美术馆1992年“台北现代美术双年展”展出。 [41]
云,no.47 1990年 瓷土、釉药、木材盒子、亚克力板 56×52×7 [36]
云,no.51 1990年 27×27×2 [42]
水,no.1 1990年 66×72×5 [27]
团结为力? 1990年 陶土、土壤 200×80×150 香港艺术中心“艺缓──6/4艺展”展出,不过在展览期间改在城市当代舞蹈团艺廊重新装置。 [43]
攀月 1990年 陶土 200×80×30 [44]
我曾有梦 1990年 陶土 40×150×6 [45]
天赐? 1990年 陶土、沙、金箔 500×300×250 台北市立美术馆“土十一人展”展出。 [46]
还吵? 1990年 陶土 110×70×40 [47]
挖金? 1990年 陶土、金箔 50×44×26 [47]
天赐?(#2) 1990年-1992年 骨瓷、陶土、沙 660×440×240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台北市立美术馆1992年“台北现代美术双年展”展出。 [48]
巫术? 1991年 综合媒材 28×34×3 [49]
现代经文? 1991年 综合媒材 28×34×3 [49]
历史的旧箱子 1991年 综合媒材 180×100×70 台北市立美术馆1992年个人艺术展“两个世界”展出。 [50]
历史的事件 1991年 综合媒材(土壤、布、现成物) 1,000×800×800 台北市立美术馆1992年个人艺术展“两个世界”展出。 [51]
一年前,一年后 1991年 综合媒材 1,000×100×800 台北市立美术馆1992年个人艺术展“两个世界”展出。 [52]
五十年前,五十年后 1991年 综合媒材 1,000×100×800 台北市立美术馆1992年个人艺术展“两个世界”展出。 [52]
八十年前,八十年后 1991年 综合媒材 1,000×100×800 台北市立美术馆1992年个人艺术展“两个世界”展出。 [53]
五十年前,五十年后 1991年 综合媒材 1,000×100×800 台北市立美术馆19992年个人艺术展“两个世界”展出。 [53]
步步高升? 1991年 综合媒材(木材、陶土、沙、纸) 370×10×370 台北市立美术馆1992年个人艺术展“两个世界”展出。 [54]
过眼云烟? 1991年 陶土、沙 台北市立美术馆19992年个人艺术展“两个世界”展出。 [55]
老梯子 1991年-1992年 木材梯子、陶土、沙 600×200×390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台北市立美术馆1992年“台北现代美术双年展”展出,并获得典藏奖。 [56]
地球的讯息 1991年-1992年 陶土、网球、沙 32×32×9.5 伊通公园”1991年“国际邮递艺术交流展”展出。 [57]
1992年 陶土、沙 台北市立美术馆1992年“台北现代美术双年展”展出。 [58]
打滚! 1992年 陶土 1,000×1,800×50 国立清华大学校园展出。 [59]
活得自在! 1992年 熏黑陶 国立清华大学校园展出。 [60]
2(N)=同心协力? 1992年 综合媒材 772×410×116 国立清华大学校园展出。 [61]
贤者聚 1992年 陶土、石板、野草 207×168×59 国立清华大学校园展岀。 [62]
(4)13=? 1992年 陶土、土壤、布 10,000×40×250 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展出。 [63]
〇=∞…… 1992年 综合媒材 1,738×500×50 国立清华大学艺术中心展出。 [64]
1993年 陶土、废弃渔网 240×240×65 台湾台中市 国立台湾美术馆 [65]
人生如戏 1994年 综合媒材 现场装置 [66]
白云盖地 1994年 影像、报纸 现场装置 [67]

艺术展览[编辑]

个人艺术展[编辑]

展览年份 展览名称 展览地点 展览单位或活动
1986年 大自然的动态 台湾台北市 美国文化中心
1991年 两个世界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92年 过程与体验 台湾新竹市 国立清华大学艺术中心
1993年 观云记 台湾台北市 伊通公园
1993年 苍穹之上,后土之下 台湾台北市 福华沙龙艺廊
1994年 人生如戏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94年 萧丽虹的世界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97年 家园 台湾新北市 竹围工作室“游移美术馆”
1999年 360°→180°→0° 台湾台北市 伊通公园
2005年 船与海洋的联想 台湾新北市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太阳祭”)
2005年 浮标 法国迪耶普 “迪耶普双年展”
2010年 静观其变──天、地、人 台湾新北市 新北市政府大楼艺廊

重要联展[编辑]

展览年份 展览名称 展览地点 展览单位或活动
1984年 现代陶艺推广展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84年 中华民国陶艺特展 台湾台北市 国立台湾博物馆
1984年 中日艺术交流展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85年 国际陶艺展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86年 第一届国际陶瓷展 日本美浓市
1986年 新陶之生陶艺展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86年 第二届现代雕塑展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86年 中民国第一届陶艺双年展 台湾台北市 国立历史博物馆
1987年 第四十五届国际陶瓷展 意大利法恩扎
1987年 新造型陶艺特展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87年 实验艺术──行动与空间展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88年 媒体·环境·装置展 台湾台中市 国立台湾美术馆
1988年 香港88现代艺术展 香港 菲利普·夏利豪基金会(Philippe Carriol Foundation)
1988年 中华民国当代陶瓷展──比利时、西德巡回展 比利时、西德
1988年 新展新望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88年 中华民国第二届陶艺双年展 台湾台北市 国立历史博物馆
1989年 1989现代雕塑展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89年 中华民国现代陶艺邀请展 台湾台北市 国立历史博物馆
1989年 当代陶艺展 台湾台中市 国立台湾美术馆
1990年 艺缓──6/4艺展 香港 香港艺术中心
1990年 台湾现代陶艺──美国巡回展 美国
1990年 中华民国第三届陶艺双年展 台湾台北市 国立历史博物馆
1990年 第三届国际小型陶艺三年展 南斯拉夫萨格勒布
1991年 土十一人展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92年 现代陶艺国际邀请展 台湾台北市 国立历史博物馆
1992年 中国现代陶艺国际邀请展 德国马德堡 马德堡文化史博物馆
1992年 四十年来台湾地区美术发展研究之一·陶艺研究 台湾台中市 国立台湾美术馆
1992年 台湾现代美术双年展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93年 World Clay Stomp’93 世界和平大壁饰 美国 亚利桑那大学美术馆英语University of Arizona Museum of Art
1993年 台湾美术新风貌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93年 中华民国第五届陶艺双年展 台湾台北市 国立历史博物馆
1994年 台湾现代陶艺展 法国巴黎 中华新闻中心
1994年 “台湾当代艺术展”中澳交流澳洲巡回展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94年 Global Art Project’94 国际艺术交换计划
1994年 国际陶瓷博览会 台湾台北市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1994年 “新域:台湾现代陶艺展”美国北部巡回展 美国纽约、台湾台北市
1994年 “火+土”陶艺联展 台湾新北市 淡水艺文中心
1994年 现代雕塑五行之II:土──现代陶风 台湾台北市 玄门艺术中心
1994年 第四届国际陶瓷展 日本美浓市
1994年 当下关注:台湾陶的新境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95年 “台湾当代艺术展”中澳交流澳洲巡回展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97年 “Waterhenge:Asia Edge”录影艺术展 日本东京 日本基金会论坛(The Japan Foundation Forum)
1997年 土的诠释──台湾陶艺展 台湾台北市、美国纽约 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美国陶艺教育学会英语National Council on Education for the Ceramic Arts
1997年 Global Art Project’96 国际艺术交换计划
1997年 二二八美展──悲情升华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97年 “中国旅程”两岸三地装置展 香港 香港科技大学艺术中心
1998年 富邦艺术小餐车:天、地、人 台湾台北市
1998年 意象与美学:台湾女性艺术展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1999年 磁信书写:念念之间,纸上作品邀请展 台湾台北市 伊通公园
1999年 意象绘写:纸上作品邀请展 台湾台北市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关渡艺术节”)
2000年 平安计划:集集方舟装置艺术展 台湾台中市 台湾台中市国立台湾美术馆
2004年 华山论剑──第三届艺术家博览会 台湾台北市 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005年 台湾声势好大──2005艺术家博览会
2013年 重回“新展望”:北美馆当代脉络的开拓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13年 从那之后──伊通公园25周年庆 台湾台北市 伊通公园
2016年 社艺流:竹围大小ㄕˋ 台湾新北市 竹围工作室
2020年 储回大地的艺术 台湾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双年展”)
2022年 爱与希望──2022世界女艺汇流艺术祭《我们/WOMEN的历史之前与之后》 台湾台东县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专案研究[编辑]

专案年份 研究专案 承办单位 委托或补助单位
1998年-1999年 艺术创作与交流的磁场──全球艺术村实例 竹围工作室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001年-2002年 文化空间创意再造──闲置空间再利用 国外案例汇编 淡水文化基金会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006年 描绘亚洲艺能动量──艺术基地的合力效应 竹围工作室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2007年 艺术创作与交流的磁场──检视台湾艺术家驻村政策之发展 竹围工作室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010年-2011年 创艺人才养成网 竹围工作室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创新育成补助计划
2012年-2014年 台北迈向创意城市(都市再生与创意空间策略及行动委托专业服务案) 竹围工作室 台北市都市更新处
2012年 艺文生态前瞻研究计划──策展人国际培力专案先期操作研究与规划案 竹围工作室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2013年 艺术进驻网网站建置 竹围工作室 中华民国文化部
2014年 艺术聚落与艺术村政策发展研究 竹围工作室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参考资料[编辑]

  1. ^ 順勢而為努力不懈 人生處處是機遇. 中央广播电台. 2020年5月29日 [2021年9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9月7日) (繁体中文). 
  2. ^ 萧丽虹等 2008年,第130页.
  3. ^ 3.0 3.1 3.2 徐光琴 1994年,第9页.
  4. ^ 4.0 4.1 李嘉倩. 社會現象觀察家──蕭麗虹. 《陶艺》. 1999年7月5日, (第16期): 第58页 (繁体中文). 
  5. ^ 5.0 5.1 福华. 蕭麗虹的陶板創作及其新貌. 《雄狮美术》. 1986年12月, (第190期): 第159页 (繁体中文). 
  6. ^ 萧丽虹 1993年,第92页、第96页至第97页.
  7. ^ 7.0 7.1 赖瑛瑛 2004年,第124页.
  8. ^ 徐光琴 1994年,第10页、第13页;赖瑛瑛 2004年,第124页.
  9. ^ 萧丽虹 1993年,第92页.
  10. ^ 徐光琴 1994年,第10页.
  11. ^ 11.0 11.1 徐文琴. 現代美術潮流的傳播者──藝術家蕭麗虹及其朋友們. 《炎黄美术》. 1994年3月, (第55期): 第18页至第19页 (繁体中文). 
  12. ^ 福华. 蕭麗虹的陶板創作及其新貌. 《雄狮美术》. 1986年12月, (第190期): 第160页 (繁体中文). 
  13. ^ 徐文琴. 現代美術潮流的傳播者──藝術家蕭麗虹及其朋友們. 《炎黄美术》. 1994年3月, (第55期): 第19页 (繁体中文). 
  14. ^ 萧丽虹 1993年,第96页.
  15. ^ 15.0 15.1 赖瑛瑛 2004年,第125页.
  16. ^ 徐光琴 1994年,第26页.
  17. ^ 徐光琴 1994年,第27页.
  18. ^ 萧丽虹 1993年,第27页、第106页.
  19. ^ 徐光琴 1994年,第28页.
  20. ^ 20.0 20.1 萧丽虹 1993年,第13页、第106页;徐光琴 1994年,第29页.
  21. ^ 萧丽虹 1993年,第14页、第106页;徐光琴 1994年,第30页;赖瑛瑛 2004年,第127页.
  22. ^ 徐光琴 1994年,第31页;赖瑛瑛 2004年,第126页.
  23. ^ 23.0 23.1 萧丽虹 1993年,第21页、第106页.
  24. ^ 萧丽虹 1993年,第35页、第106页.
  25. ^ 萧丽虹 1993年,第72页至第73页、第107页.
  26. ^ 26.0 26.1 萧丽虹 1993年,第15页、第106页.
  27. ^ 27.0 27.1 萧丽虹 1993年,第17页、第106页.
  28. ^ 28.0 28.1 萧丽虹 1993年,第23页、第106页.
  29. ^ 29.0 29.1 萧丽虹 1993年,第22页、第106页.
  30. ^ 萧丽虹 1993年,第70页至第71页、第107页.
  31. ^ 31.0 31.1 萧丽虹 1993年,第18页、第106页;赖瑛瑛 2004年,第128页.
  32. ^ 徐光琴 1994年,第32页.
  33. ^ 徐光琴 1994年,第33页.
  34. ^ 萧丽虹 1993年,第28页、第106页.
  35. ^ 萧丽虹 1993年,第36页、第106页.
  36. ^ 36.0 36.1 萧丽虹 1993年,第19页、第106页;赖瑛瑛 2004年,第129页.
  37. ^ 37.0 37.1 萧丽虹 1993年,第20页、第106页.
  38. ^ 萧丽虹 1993年,第29页、第106页.
  39. ^ 萧丽虹 1993年,第30页、第106页.
  40. ^ 萧丽虹 1993年,第31页、第103页、第106页;徐光琴 1994年,第34页;赖瑛瑛 2004年,第130页.
  41. ^ 萧丽虹 1993年,第49页、第106页至第107页.
  42. ^ 萧丽虹 1993年,第16页、第106页.
  43. ^ 萧丽虹 1993年,第32页至第33页、第106页.
  44. ^ 萧丽虹 1993年,第37页、第106页.
  45. ^ 萧丽虹 1993年,第38页、第106页.
  46. ^ 萧丽虹 1993年,第39页、第106页.
  47. ^ 47.0 47.1 萧丽虹 1993年,第40页、第106页.
  48. ^ 萧丽虹 1993年,第74页至第75页、第107页;徐光琴 1994年,第35页;赖瑛瑛 2004年,第131页.
  49. ^ 49.0 49.1 萧丽虹 1993年,第34页、第106页.
  50. ^ 萧丽虹 1993年,第48页、第106页.
  51. ^ 萧丽虹 1993年,第50页至第57页、第107页;徐光琴 1994年,第37页.
  52. ^ 52.0 52.1 萧丽虹 1993年,第52页、第107页.
  53. ^ 53.0 53.1 萧丽虹 1993年,第53页、第107页.
  54. ^ 萧丽虹 1993年,第107页;赖瑛瑛 2004年,第58页至第59页、第130页.
  55. ^ 萧丽虹 1993年,第60页至第61页、第107页.
  56. ^ 萧丽虹 1993年,第66页至第67页、第103页、第107页;徐光琴 1994年,第36页.
  57. ^ 徐光琴 1994年,第38页.
  58. ^ 萧丽虹 1993年,第68页至第69页、第107页.
  59. ^ 萧丽虹 1993年,第82页、第107页.
  60. ^ 萧丽虹 1993年,第83页、第107页.
  61. ^ 萧丽虹 1993年,第84页、第107页.
  62. ^ 萧丽虹 1993年,第85页、第107页.
  63. ^ 萧丽虹 1993年,第86页至第87页、第107页.
  64. ^ 萧丽虹 1993年,第88页至第91页、第107页.
  65. ^ 赖瑛瑛 2004年,第134页.
  66. ^ 赖瑛瑛 2004年,第131页.
  67. ^ 赖瑛瑛 2004年,第132页至第133页.

参考文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