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圣安德烈号战列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12年的“圣安德烈”号
历史
俄罗斯帝国
艦名 Andrei Pervozvanny
艦名出處 圣安德烈
建造者 俄罗斯圣彼得堡海军部造船厂
動工日 1905年5月11日[a]
下水日 1906年10月30日
启用 1911年3月10日
苏联
獲取日 1917年11月
停用 1919年
除籍日 1925年11月21日
结局 1923年12月15日,拆解
技术数据(建成时)
艦級 圣安德烈级
艦型 前无畏舰
排水量
全長 460英尺(140.2米)(o/a
全寬 80英尺(24.4米)
吃水 27英尺(8.2米)
動力輸出
動力來源 2轴,2台三胀往复蒸汽机英语triple-expansion steam engine
速度 18.5(34.3公里每小時;21.3英里每小時)
續航距離 12節(22公里每小時;14英里每小時)航速下可续航2,100海里(3,900公里;2,400英里)
乘員 956名军官和水手
武器裝備
装甲
  • 水线装甲带:102—216毫米(4.0—8.5英寸)
  • 上层装甲带:79—127毫米(3.1—5.0英寸)
  • 炮廓英语Casemate:79—127毫米(3.1—5.0英寸)
  • 指挥塔:102—203毫米(4.0—8.0英寸)
  • 炮塔:203—254毫米(8.0—10.0英寸)
  • 主炮炮座:102—127毫米(4.0—5.0英寸)
  • 副炮塔:127—152毫米(5.0—6.0英寸)

“圣安德烈”号战列舰(俄語:Андрей Первозванный羅馬化:Andrei Pervozvanny直译:圣安德烈[b]是一艘于20世纪初为俄罗斯帝国海军建造的前无畏舰。由于日俄战争后引发俄军舰船设计方案变更以及1905年革命后的劳工动荡,本舰的建造工期被大大推迟,最终耗时近六年才完工。“圣安德烈”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活动并不频繁,但舰员们于1917年初加入了波罗的海舰队哗变。1919年俄国内战期间,布尔什维克曾以该舰轰炸红色峭壁堡垒英语Krasnaya Gorka fort的叛乱驻军。不久之后,在协约国军干预俄国内战的行动中,“圣安德烈”号被英国皇家海军沿岸摩托艇英语Coastal motor boat鱼雷击中。此后本舰未得到完全修复并最终于1923年被彻底报废

描述[编辑]

“圣安德烈”号水线长454英尺(138.4米),全长460英尺(140.2米),舷宽80英尺(24.4米),吃水深27英尺(8.2米)。满载时全舰排水量18,580長噸(18,880公噸)。本舰采用带有舷弧的平甲板船型,双层底英语Double bottom设计,其稳心高度为4英尺(1.2米)。常规配置下,舰上配备31名军官和924名水手。[3][4]

“圣安德烈”号配备了两台4缸立式三胀蒸汽机英语Compound steam engine,总设计输出功率为17,600匹指示馬力(13,100千瓦特),由25台贝尔维尔锅炉英语Belleville boiler为发动机提供蒸汽。在海上试验中,舰载动力系统实测生产了17,635匹指示馬力(13,150千瓦特)的输出功率,最高速度18.5節(34.3公里每小時;21.3英里每小時)。通常情况下,随舰可载800長噸(810公噸)燃煤,可以在12節(22公里每小時;14英里每小時)的航速下续1,300海里(2,400公里;1,500英里);而在最大载重下,随舰装载1,500長噸(1,500公噸)燃煤,可以在12節(22公里每小時;14英里每小時)航速下续航2,400海里(4,400公里;2,800英里)。[5]

圣安德烈级的主炮为为4门40倍径12英寸(305毫米)英语Russian 12 inch 40 caliber naval gun炮,分别安装在上层建筑前后的两座双联装炮塔中。副炮是14门8英寸(203毫米)英语203 mm 50 caliber Pattern 1905火炮,其中8门安装在上层建筑四角的四座双联装炮塔中,另外6门安装在上层建筑的炮廓英语casemate中。为了防御鱼雷艇,舰上还装备了12门4.7英寸(119毫米)英语120mm 45 caliber Pattern 1892炮,安装在上层建筑中8英寸主炮上方的炮廓英语Casemate内。鱼雷装备为2具装设在水线以下的450毫米(17.7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两舷侧各装一具,配备有6枚鱼雷。[6]

根据俄国在对马海战中的经验,“圣安德烈”号的整个舰体侧面都由克虏伯渗碳装甲英语Krupp cemented armour保护。主水线带最大厚度为8.5英寸(216毫米),上层装甲带最厚处为5英寸(127毫米)。主炮塔侧面装甲厚度为8英寸(203毫米),炮廓装甲厚度为3.1至5英寸(79至127毫米)。甲板装甲的最大厚度为1.5英寸(38毫米)。[7]

服役历史[编辑]

“圣安德烈”号,约1912年

“圣安德烈”号由圣彼得堡海军部造船厂建造。建造工程始于1904年3月15日,并于同年5月11日正式铺设龙骨。因1905年革命期间造船厂出现劳工问题导致建造进度放缓。本舰最终于1906年10月30日下水,并于1910年9月开始海上试航。该舰于1910年10月完工,但直到1911年3月10日才正式投入使用[8]。“圣安德烈”号完工后被编入波罗的海舰队,并于1912年9月访问了哥本哈根港口。次年9月,“圣安德烈”号与姊妹舰“沙皇保罗一世”号一起接连访问了波特兰瑟堡斯塔万格。1914年7月1日,该舰在爱沙尼亚海岸外的奥登斯霍尔姆岛搁浅。次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本舰仍在维修中。在修理期间,舰上的笼形桅英语lattice mast被移除,并添加了轻型顶桅。[9]

由于俄国海军在波罗的海采取防御性策略,无意挑衅德国舰队,“圣安德烈”号在一战期间基本没有活动[10]。1914年11月12日,该舰在朗盖因海峡搁浅,之后在11月14日被打捞起,经过修复后重新投入使用[11]。1915年初,舰上安装了防鱼雷网英语Torpedo net,1916年1月又拆除了舰上的鱼雷装置。1916年末则加装了4门76毫米(3英寸)高射炮[12]

1917年3月16日,不满于现状水手们在收到圣彼得堡爆发二月革命的消息后,选择加入了在赫尔辛基举行的波罗的海舰队总哗变。舰上数名军官被舰员杀害。依照《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的要求,苏维埃政府必须在1918年3月撤离赫尔辛基的海军基地,否则基地内的舰船将被新独立的芬兰扣押。尽管芬兰湾仍处于结冰状态,“圣安德烈”号及其姊妹舰(此时已经更名为“共和国”号)于4月5日率领第二批舰只启程,并于五天后抵达喀琅施塔得,这次航行被称为“冰上航行”[10]

1918年十月革命后,“圣安德烈”号在俄国内战期间加入了红海军。1919年6月13日至15日,因守卫彼得格勒入口的红色峭壁堡垒驻军爆发叛变,“圣安德烈”号与无畏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受命轰击堡垒[2]。在堡垒的驻军于6月17日投降前,本舰发射了共计170枚12英寸和408枚8英寸炮弹[13]。在英军1918至1919年进攻波罗的海英语British Campaign in the Baltic 1918–1919期间,“圣安德烈”号在喀琅施塔得锚地遭到英国皇家海军的攻击。1919年8月17日至18日夜间英语Raid on Kronstadt,该舰被C.M.B. 31或C.M.B. 88鱼雷艇击中左舷舰首,导致舰体前部下沉2英尺(0.6米)。英军声称发射了三枚鱼雷,但实际上有两枚鱼雷击中了战舰后面的港口墙。因成功发起了这次袭击,指挥官克劳德·康格里夫·多布森英语Claude Congreve Dobson和中尉戈登·查尔斯·斯蒂尔英语Gordon Charles Steele被授予英国最高的军事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14]。之后,“圣安德烈”号被打捞起并移入船坞,但从未被完全修复[13]。在修理过程中,该舰在9月3日的一次英国空袭中险些被一枚小炸弹击中[15]。“圣安德烈”号于1923年12月15日开始拆解,但直到1925年11月21日才正式被除籍。[16][10]

脚注[编辑]

注释[编辑]

  1. ^ 本条目中使用的所有日期均为新历
  2.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1],另有来源译作“安德烈·佩尔沃兹凡尼”号[2]

引文[编辑]

  1. ^ 张恩东 (2018),第204頁.
  2. ^ 2.0 2.1 张德辉 (2021),第66頁.
  3. ^ 杨冯生 (2021),第121頁.
  4. ^ McLaughlin (2003),第180–181, 185頁.
  5. ^ McLaughlin (2003),第181, 187頁.
  6. ^ McLaughlin (2003),第186頁.
  7. ^ McLaughlin (2003),第181頁.
  8. ^ McLaughlin (2003),第180頁.
  9. ^ McLaughlin (2003),第188, 302頁.
  10. ^ 10.0 10.1 10.2 McLaughlin (2003),第188頁.
  11. ^ Chernyshev, Alexander Alekseevich. Погибли без боя. Катастрофы русских кораблей XVIII–XX вв. [They died without a fight. Catastrophes of Russian ships of the XVIII-XX centuries]. Veche. 2012 (俄语). 
  12. ^ McLaughlin (2003),第302頁.
  13. ^ 13.0 13.1 McLaughlin (2003),第322頁.
  14. ^ Head (2009),第229, 232頁.
  15. ^ Head (2009),第233頁.
  16. ^ Melnikov (2003),第96頁.

参考文献[编辑]

  • Head, Michael. The Baltic Campaign, 1918–1920, Pt. II. Warship International. 2009, XLVI (3): 217–39. ISSN 0043-0374 (英语). 
  • McLaughlin, Stephen. Russian & Soviet Battleships.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3. ISBN 1-55750-481-4 (英语). 
  • Melnikov, R. M. Линейный корабль "Андрей Первозванный" (1906–1925) [Lineyny korabl "Andrey Pervozvanny" (1906–1925)]. Saint Petersburg: Korabli i srazheniya. 2003 (俄语). 
  • 杨冯生. 世界武器大全 战舰.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10. ISBN 978-7-111-68902-7 (中文(中国大陆)). 
  • 张恩东.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第1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07. ISBN 9787111599326. OCLC 1097889587 (中文(中国大陆)). 
  • (英)罗伯特·杰克逊. 海战的历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今天 1 [Sea Warfare:From World War I to the Present Day 1]. 由张德辉翻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04. ISBN 978-7-5426-7333-6 (中文(中国大陆)). 

拓展阅读[编辑]

  • Campbell, N. J. M. Chesneau, Roger & Kolesnik, Eugene M. , 编. Russia需要免费注册. New York: Mayflower Books. 1979: 170–217. ISBN 0-8317-0302-4.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