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现实一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现实一种
作者余华
类型中篇小说
语言简体中文
發行信息
出版時間1988
出版地點 中国大陆

现实一种》是余华的一部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北京文学》1988年第一期。后来上海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余华中短篇小说集當中,《现实一种》都被用於其中一册的书名。小说描写了一个孩子偶然害死堂弟,导致他们的父亲互相残杀的故事[1]。故事改編自一个江南小镇的真实事件[2]

情节[编辑]

一个下着小雨的早晨,山岗、山峰两兄弟和他们的老母亲开始了寻常的一天。吃完早饭,大人们出去了。山岗四岁的儿子皮皮把年幼的堂弟抱出了摇篮走了出去,失手摔死了他。山峰妻子回来发现时,已经晚了。山峰暴打了妻子和山岗,山岗找出五千元想要私了此事。山峰不同意,要皮皮去舔儿子的血,然后一脚踢死了皮皮。

山岗的妻子拿来菜刀,让山岗同弟弟拼命,却不知丈夫想出一条更加狠毒的计策。山岗提议将山峰妻子绑在树下以了结恩怨,山峰答应了,并要求自己顶替。山岗将肉骨头烧烂了涂在山峰身体各处,让狗去舔舐,就这样折磨死了筋疲力尽的山峰。山岗逃走了,困倦的倒在一座未建成的建筑里,就在那儿被武警抓获了。山峰死后六天,老太太也死了。山岗被枪毙后,弟媳假扮山岗的妻子,将山岗的遗体捐给国家。于是,山岗在手术室里被医生们肢解了,然而他的睾丸却被移植给别人,替他传下了后代。

风格[编辑]

在《现实一种》中,余华采用了先锋派的荒诞美学,用喜剧手法来叙述这个残暴血腥的故事。山岗对山峰的杀戮得到了细致描绘,作者以“像两张铝片刮出来一样”、“爆炸似的笑”来形容山峰的笑,让读者在笑中回味现实。皮皮的儿童形象一反传统,他对堂弟施加暴力后,为后者的哭声而惊喜。孩子身上的原始野性,返照出成人世界的弱点。山岗杀弟后的非理性表现,以及山峰妻子假扮大嫂询问案件竟然无人察觉,反应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意味。[3]

小说中,声音成为推进叙事的重要线索。比如,在皮皮的耳中,“雨滴在屋顶上的声音让他感到是父亲用食指在敲打他的脑袋;而滴在树叶上时仿佛跳跃了几下。另外两种声音来自屋前水泥地和屋后的池塘……”后面三种声音分别与堂弟、山峰、山岗死亡时的声音对应,具有象征意义。另外,作者还借助声音来烘托人物形象。如写老太太“听到体内有筷子被折断一样的声音。声音从她松弛的皮肤里冲出来以后变得异常轻微,尽管她有些耳聋,可还是清晰地听到了”。实际上这是她产生的幻听,这些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这位胆小怕死的老人的讽刺。当女医生解剖山岗时,“用尸体解剖刀像是刷衣服似的刮着皮肤上的脂肪组织,发出的声音如同车轮陷在沙子里无可奈何的叫唤”,一方面写出医生的技艺精湛,一方面也反映出她对于死者遗体毫无尊重,传达了一种浓厚的悲凉意味。[4]

在《现实一种》的文本中,作者多次转换叙事视角。以皮皮为代表的儿童视角,主要特点是“无知”。堂弟的哭声给了他莫名快感,他则以扇耳光为回应。当山峰追问凶手时,皮皮一开始漠然,后来变得“兴致勃勃”,甚至“得意的看着父亲”,反映出他对暴力的迷恋。读者亦可以透过这点追问这种迷恋的根源。成年的叙事者则有山岗、山峰及各自的妻子。作者通过他们将暴力赤裸裸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山峰妻找到丈夫时,山峰命令她“不准哭”、“给我哭”,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压制。而山岗的妻子对丈夫说“我只要你揍他一拳”,又表现了夫妻之间的依存。这种依存使得暴力复仇得以传递。而老太太的视角,几乎都出现在有人死去之后。如末尾写她幻想“皮肉被炸到墙壁上以后就像标语一样贴在上面,而她的已经断得差不多了的骨头则像一堆乱柴堆在地上”,一方面写死亡的临近,一方面也暗示了家庭的腐朽、人性的沦亡。这些不同视角的叙述一方面有着强烈的割裂和矛盾,但另一方面又共同反映了对暴力的渴望,以及对死亡又恐惧又期盼的复杂心理。[5]

主题[编辑]

《现实一种》中描写了父辈替死去的儿子复仇,而两兄弟的复仇行为包含了极度的非理性和盲目,是作为个体的“生存本能”极端化的反应。[6]

《现实一种》中集中的反映了看似平静的家庭中亲情的缺失。面对下雨造成的水迹,皮皮“想象汽车在上面奔驰和相撞的情景”,以打耳光、掐喉管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堂弟,心灵已经遭到严重扭曲。而山峰、山岗毫不关心他们的老母亲,当她抱怨身体不适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回以一句咕哝“讨厌”。两兄弟平时形同陌路,而在谋杀山峰时,山岗“一直亲切地看着他”,在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极度的暴虐和残忍。而文中的祖母,毫不关心两个孙子的死,只是一味悲叹自己死之将至。[7]

小说中还反映了夫妇之间感情的病态。山峰夫妇得知孩子死去后,妻子已经没有泪水。山峰先是两拳打在妻子脸上,然后打向乳房,最后把她提起来抓住她的头发撞墙三下,吼道“为什么死的不是你”。两位妻子一定程度上都是缺乏话语权的受虐者,而她们自身理性的沦陷,也导致事件向更加不受控制的方向发展。余华后来在苏州大学做演讲,回答观众提问时曾说“写作《现实一种》时,是我写作生涯最残忍的时候。”他将人们日常的攻击欲望放大化,形成了一种文学上的真实。[8]

参考资料[编辑]

  1. ^ 史建国. “文学现实”与《现实一种》. 莽原. 2020, (3): 203–208. 
  2. ^ 魏安娜. 一种中国的现实:阅读余华.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 1997, (4): 154–164. 
  3. ^ 刘畅. 论余华《现实一种》的美学呈现方式. 美与时代(下). 2020, (9): 119–121. 
  4. ^ 喻栓. 试论余华小说《现实一种》的声音叙事.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 40 (2): 72–76. 
  5. ^ 孙颖怡. 《现实一种》的多重式叙事视角. 新纪实. 2022, (6): 43–45. 
  6. ^ 吴志亮. “父辈”复仇 ——论余华小说《现实一种》的复仇主题. 名作欣赏. 2008, (26): 32–32, 35. 
  7. ^ 邵文敏. 《现实一种》 ——从死亡看悲剧与现实.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20, (6): 9–10. 
  8. ^ 宋艳艳. 《现实一种》的“真实性”解读.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6): 104–106.